一位幕僚憂慮地說道。
另一位幕僚則分析道:“如今蘇學會骨幹消失,或許是蘇允暗中指使,想要在暗處積蓄力量,給我們來個措手不及。”
呂大防臉色陰沉,他決定先穩住局面。
“此事務必嚴守秘密,不可讓風聲走漏,以免引起朝廷和民間的恐慌。”
隨後,他讓心腹幕僚密切留意京城的各處動靜,尤其是與蘇允有往來的官員府邸和城中商賈之處,看看能否找到蘇學會骨幹的蹤跡。
與此同時,呂大防又寫了一封密信,快馬加鞭送往文彥博處。
在信中,他詳細描述了蘇學會骨幹消失的情況,並表達了自己對蘇學會造反的擔憂。
他希望文彥博能和他一起商議對策,共同應對這場潛在的危機。
文彥博收到密信後,卻是喜上眉梢。
他雖預料到蘇允一事會引發諸多風波,但沒想到蘇學會竟敢有造反的跡象。
呵呵,原本還有些手軟,不好害了這青年才俊,現在他這是自作孽不可活!
他立刻回了信,讓呂大防先不要聲張,暗中加大調查力度,確定蘇學會的真實意圖後再做打算。
呂大防只好按捺住心中的焦急,繼續安排人手調查。
然而,一連數日過去了,調查卻毫無頭緒。
蘇學會的骨幹人員彷彿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就在呂大防心急如焚之時,京城中突然傳出了一些謠言。
有的說蘇學會聯合了邊疆的叛軍,準備裡應外合攻打京城;
有的說蘇學會在民間招募了大批死士,即將發動一場血腥政變。
這些謠言如同野火一般迅速蔓延,民眾們人心惶惶,街頭巷尾議論紛紛。
呂大防頓時悚然而驚。
知道這個訊息的只有文彥博,現在卻有這些流言傳出……文彥博要置蘇允於死地!
呂大防暗自嚥了口唾液。
他的想法不過是要將蘇允趕出朝堂,將蘇學會給禁了,然後禁了蘇學,這樣程學能夠重新冒頭,也沒有人再來搞什麼清查田畝、禁止蔭官制度之類的東西,卻是從沒有想過要誅殺蘇允之事。
是,他是提出了這個說法,但也不過是滿天要價就地還錢的套路而已。
沒想到文彥博竟是要當真要置蘇允於死地!
這又是何必?
但念想一轉,呂大防便明白了文彥博的動機了。
文彥博與蘇允的仇怨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