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是特產沒有問題吧?”
李亮苦笑道:“行行,不過,這也太貴重了,我不能收。”
蘇允笑道:“您幫了我這麼多,我還有事情要請教您呢,我怎好空著手來。”
李亮道:“我是太學學錄,引導你們入學本就是分內之事嘛,無需如此,無需如此。”
李亮將袋子往蘇允手上推,蘇允卻是順手接過,隨手放在李亮公廨桌子之下,李亮有些無奈笑了笑,道:“你說有事情要問我?”
蘇允點頭笑道:“李先生這裡有我那一齋的課程表麼?”
李亮詫異道:“你沒有問你的同學麼?”
蘇允笑了笑,李亮頓時明瞭,安慰道:“你也別在意,你雖是州縣來的,但只要才學高,以後他們也得仰望你。”
他以為蘇允是因為州縣上來,被汴京本地的子弟給鄙視了,這種事情也不少,每年都有州縣來的學生與汴京土著學生罵架或者打架的。
蘇允也不解釋,笑道:“麻煩李先生了。”
李亮擺手,在桌子上尋了一會,拿出一本冊子遞給了蘇允,笑道:“來,這個你拿著。”
蘇允接過一看,封面上寫的是太學規三字,心想大約是太學的校規之內,但是翻開一看,卻是一份關於太學生學分的講解。
蘇允頓時有些詫異:宋朝有所謂學分?
這尼瑪也太超前了。
蘇允仔細看了一下里面的細則,果然是學分。
之前說了,太學裡面有外舍內舍上舍,都得成績好才能夠一步一步升上去的,而這成績便是學分。
學分自然是要透過考試的,這考試也有區別,一種是私試,乃是太學內部的考試,一種是公試,卻是禮部官員主持的。
而這兩種考試都會決定你能否升舍,少一樣都不行。
大約有點後世的日常分以及考試分的意思。
蘇允快速的翻了一遍,這太學的積分制度比較複雜,是一種複合型的積分制。
整個積分體系由月考(即私試)學分、季度校定、年度校定、年考(公試或上舍試)學分構成。
而不同的積分情況,決定了學生不同的出路:或直接升舍,或允許補考升舍,或留級,或退學。
是的,積分若是不夠,是要留級退學的。這學分有點複雜,一時半會也看不完,蘇允便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