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灑脫一笑,道:“這個對我來說,易如反掌。”
柳香蘭點點頭,自己這個搭檔看似不靠譜,但實則亦是個天才人物。
出身遼國權貴世家,在宋國潛伏將近十年,不僅沒有暴露身份,還操控了許多大宋官員,連大宋宮裡的事情,都能夠輕鬆得知,可見其能力。
而運作一個年輕人跟自己見面,想來亦是輕而易舉,就算他是大宋朝最出色的年輕人亦是如此。
蘇允並不知道黑暗之中一張大網已經朝他兜來,他的生活十分忙碌。
蘇允沒有實現他請文煌華等人連吃三天的諾言,因為中秋節第二天,太學就結束休假,開始上課了。
蘇允白天在太學上課,晚上要麼去蘇府,要麼去章府,由蘇轍與章惇輪流上課。
蘇轍與章惇已經給他準備了大量的題目。
因為科舉是熙寧年間改革,到現在只有五六年時間,三年一次科舉,因此禮部試殿試的題型不多。
但沒有關係,蘇轍與章惇利用關係,從州縣收集這幾年的題型。
因為宋朝解試都是州縣自主出題的,因此有大量的題型可以收集。
但也有所選擇,偏遠州縣的不要,因為他們教學水平低,出的題目相對也簡單,指導作用並不大。
所以蘇轍與章惇收集的以江浙、福建、河南等這些科舉重鎮的題型為主。
即便如此,收集了起來,也足足有數百份題型。而這數百份題型,蘇轍與章惇要求蘇允在這半年內盡數做完。
當然,實際上並不可能全然做完,但裡面是存在著不少重複的題型的,所以真正篩選下來,也就上百份題。
即便是如此,也不可能在半年內做完。
按照正常科舉,一份題型的完成時間是三天,上百份題型,至少也要一年的時間才可能完成。
所以要完全做完是不可能的,但蘇轍與章惇也幫他規劃好了。
前期肯定是要進行高強度做題,中間則是以破題大意即可,到了快要考的前一個月,則是要按照科舉的強度來做題了。
所以,一百份題目,也就剛剛好而已。
蘇允剛開始還堅持去上課,但他很快就放棄了。
因為太累了。
然而就算是白天做題,晚上蘇轍與章惇修改講課,蘇允依然累得半死。
沒辦法,一份題本是分作三天來做的,他一天就得做完。
然後做完晚上還得修改,這種強度之高,也就只有高三那年堪堪相比了。
不過蘇轍與章惇也說得很清楚,別人基本上都是童子功,從八九歲開始就開始學。
然後十幾歲開始參與科舉,一路磨練到二三十歲,至少也是十幾年的功力。
而蘇允之前了半年時間,這會兒又只有半年時間,別人十幾年功夫,你只一年的功夫,就想跟那些十幾年寒窗的人相比?
是不是太不把天下人看在眼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