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旨相公算是壞名聲嗎?
6=9+
其實不過是有人嘲諷他聽話罷了,不算是特別壞的名聲,但若是沾染上奸臣名聲,那名聲就算是壞掉了。
雖說新黨被舊黨詬病說是一群小人,但民間也知道變法之際,相互傾軋也是正常。
但這種迫害對外戰爭的功臣名聲,那可就是民族罪人了,這種名聲真是萬萬不可以有的。
王珪腦筋快速轉動,心中想道:“這個名聲決計不可以沾上,若是沾上這名聲,老夫晚年可能會因此而淒涼。
老夫再怎麼說都好,都算是當朝首相,蘇允被壓制,許多人定然不明所以,認為老夫與蘇允有過齟齬,老夫又是首相,定然是老夫壓他一頭,罪責定然是老夫給頂了。
屆時官家若是要撇清自己,定然要拿老夫來頂嘴,到時候老夫是百口莫辯矣!”
絕對不能給他們這個機會!
是了,蘇轍那傢伙最近已經知諫院,若是老夫膽敢在這個事情上作梗,這傢伙就該率先發難了,呵呵,那傢伙估計天天在想著尋老夫麻煩了,老夫不能給他這個把柄!
王珪外號為三旨相公,但他只是對趙頊溫順,並不代表他沒有決斷,想及至此,斷然道:“蘇經略精於軍事,路經略使這一差遣不可更易,還是留他在這個差遣上繼續幹,但寄祿官階我提議升一階,為朝散大夫,差遣上去了起居郎,改為中書舍人!”
在場眾人盡皆一驚。
寄祿官階上升一級倒不算什麼,這也算是題中應有之意,讓蘇允留守路經略使不算好也不算壞(在他們眼中看來),但這中書舍人一職,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大宋朝有一些崗位是比較有象徵意義的,比如說館職(學士等)、四入頭(御史中丞、知開封府、翰林學士、三司使),還有起居舍人、中書舍人這些職位。
館職意味著身份清貴,四入頭意味著將要進入最高宰執,而起居舍人、中書舍人一個意味著靠近了權力中心,一個意味著在權力中心中擁有了實權!
尤其是元豐改制之後,中書舍人重新擁有了負責起草、修改和傳達皇帝的命令和文書的權力,他們的工作直接關係到朝廷的決策和政務的運轉,甚至可以封還三省以及官家的詞頭。
大約可以這麼理解,一個文官一旦成為了中書舍人,便意味著他朝著宰執之位踏進了堅實的一步!
因為許多翰林學士是從中書舍人一職升遷上去的。
而翰林學士與中書舍人只是級別上有些差別,其職責上其實是類似的,因此兩個職位並稱兩制官,翰林學士為外製,中書舍人為內製。
也就是說,蘇允雖然還是路經略使,但有了一箇中書舍人的差遣,那蘇允雖然在外,但權力之重,稱一聲朝廷重臣,絕對不是恭維,而是一句實話而已!
蔡確神色陰晴不定的看著王珪。
這王雞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