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去幫党項人平叛,你敢信?
但平叛卻不是真平叛,而是為了讓叛亂士兵產生不信任,這就導致之後過來安撫的左廂神勇軍司的李諒祥死於非命,五千平叛士兵不得不與八千叛亂士兵殊死相搏,讓蘇允尋到了萬軍之中取其首級的機會!
此役之中,蘇允四兩撥千斤,讓銀州城守軍傷亡慘重,連帶著左廂神勇軍司李諒祥帶領的五千騎兵,也死傷大半。
根據宋朝探子事後統計,此役之中,銀州刺史李秉驍旗下兩千兵馬死傷高達六七成,而在城內修整上萬士兵,亦有七八成死傷,而左廂神勇軍司李諒祥帶領的五千騎兵,也死傷六七成,加起來有上萬士兵死傷。
而城內百姓,更是死傷慘重。
而且,銀州城內的糧秣、軍械庫等等,也被宋朝探子藉機給燒燬了。
此役之後,銀州城雖然沒有被奪下,但短時間內已經是喪失了作為後方大本營的功能!
而死傷上萬人,對於西夏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已經有些傷到了元氣了。
西夏人本來就少,這死傷的都是青壯,上萬人的死傷,對於西夏來說已經是有些傷筋動骨了。
這是真正的大捷!
宋朝與西夏的戰爭之中,倒不是沒有取過類似的大捷,但若是要破城,非得數萬大軍圍城,然後付出數千上萬士兵的性命,才有可能破開一座城池。
而蘇允只用八百騎兵便破了城,然後估計自身的損傷也不多。
這聽起來像是什麼,就像是在聽漢唐時候的那些不世出的名將的經典戰役故事啊!
難不成,我們大宋也有了一個不世出的名將?
李靖?
衛青?
嗯,還是霍去病比較相似。
霍去病打仗便是不尊古法,都是善於用騎兵,第一次便是以八百騎兵……咦?聽起來很耳熟啊!
嗯,若是從戰績上來說,蘇允同樣是帶領八百騎兵,但戰績可是比霍去病第一次帶兵都不遜色了。
畢竟霍去病只是“斬捕首虜過當”,所謂“過當”,便是說斬殺敵人數目超過己方損失的數目,至於《漢書》引漢武帝言載為“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則是有待商榷。
而霍去病斬殺的敵人之中,有匈奴的相國、當戶等高階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匈奴單于伊稚斜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俘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兩次功冠全軍。
而蘇允斬殺了西夏皇帝的兄弟李秉驍,斬殺其叔父李諒祥,其餘佐將什麼的不計其數了。
蘇允接連立下大功,有人喜有人愁,有人則是恨得牙癢癢的,有人則是心生畏懼。
但無論是怎麼想的,當下應該解決的事情是:該怎麼封賞蘇允!
趙頊尤其愁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