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得到的是,在未來不短的時間內,蘇學會都將是遼宋夏蘇學會四方勢力之中最為弱小的一個。
地盤最小,人口最少,但沒有關係,只要能夠將所有人都組織起來,激發出來他們的潛力。
以先進的制度促使他們發揮出更大能量,那麼漸漸地也能夠發展壯大起來的。
當下蘇學會最大的敵人是西夏,西夏大軍的確是泰山壓頂,但蘇學會在蘇允的帶領下,執行的是長期主義策略。
你西夏大軍來了,我們是不怕的,我自建立我們的社群制度,開始各種產業的佈局,主打的便是一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終還是要按照我的打法來。
綏德軍這個地方環境比較惡劣,屯田之類不是不可以,但效率太低。
綏德軍想要大力發展,便要走不尋常路,因此蘇學會當下的規劃是將綏德軍發展為一個工業州。
蘇允認為,要想在這夾縫之中發展壯大起來,綏德軍需要有自己的本事,便是要生產出來別人沒有的東西,才有可能富裕起來。
只有工業品,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稀缺的東西。
而綏德軍處於三國交界之處,一旦有大量的工業品出現,自然是不缺銷路的,即便是官方禁止,但走私是禁止不了的。
屆時只要工業發展起來,光是工業品超高的附加值,便足以讓綏德軍變得富裕起來!
不過當下首要的任務還是要扎穩根基,不退去西夏大軍,那麼所有的圖謀都將無法實現。
因此蘇允派楊時去尋西夏梁乙逋與之談和,希望梁乙逋去進攻其他地方,放棄進攻綏德軍。
然而楊時回來,與蘇允等人彙報此行情況。
“……梁乙逋認為宋朝放棄了綏德軍,這個時候正是最好拿下的時候,因此對咱們的談和全無興趣。
不僅拒絕了我們,還立即下令讓汪波全力進攻綏德軍,另外還派出另外兩萬軍隊援助汪波!
所以,接下來我們綏德軍可能要面對一個極其艱難的局面了!”
楊時神色凝重道。
蘇門六子亦盡皆神色沉重。
蘇允倒是沒有意外,他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場硬仗乃是不可避免的,不打疼西夏人,打怕西夏人,那麼他們就會認為靜塞軍是軟柿子。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這一仗不僅要打疼西夏人,還要讓大宋也要有所忌憚。
要讓所有人明白靜塞軍就是一顆捶不扁、炒不爆、煮不熟、蒸不爛,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
只有當西夏、宋朝都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才會正視一個事實:
如果西夏人跟靜塞軍死磕,靜塞軍或許討不了好,但你們可能因為跟我死磕,而在三國的競爭之中遭遇滅頂之災!
必須讓所有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攻綏德如嚼銅丸,徒損牙口而不得果腹】!
這般一來,蘇學會才能夠在綏德軍這裡安穩發展壯大!
因此,蘇學會在民眾之中大搞人口統計等事情,而靜塞軍也開始整軍了。
靜塞軍將綏德軍所有士兵都納進靜塞軍的體系裡面來,以靜塞軍的訓練體系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