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允道:“讀孟子、漢書。”
趙頊皺了一下眉頭道:“可讀論語、春秋、禮記?”
蘇允道:“讀過論語,春秋禮記不曾讀。”
趙頊追問道:“試詩、賦、論可曾學否?”
蘇允搖頭道:“只學過詩詞,不曾學賦論。”
趙頊不滿道:“進士科考試詩、賦、論各一首(篇,策問五道,帖《論語》10帖,對《春秋》或《禮記》,墨義10條。
你這般學法,如何考得了進士科,別說進士科,五經科,九經科一樣是考不了的。”
蘇允道:“稟陛下,小子並無科舉的想法。”
趙頊驚訝道:“你想走蔭官途徑?為什麼不考進士,進士才是正經出身啊。”
蘇允苦笑道:“小子並無入仕的想法。”
趙頊聞言不悅道:“為什麼不入仕,難道是因為你叔父的緣故,對朝廷有所怨懟麼?”蘇允趕緊道:“此事與叔父無關,小子幼失祜恃,又曾蒙叔父一家大恩,只想侍奉叔父身側,沒有其餘的想法了。”
這個可得好好解釋才行,不然若是讓趙頊認為蘇軾怨懟朝廷,那可不是什麼好事。
趙頊聞言點頭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倒是符合孝義,不過報效朝廷亦是大義,也不與你報恩相悖,朕希望在下科的科舉中見到你。”
蘇允苦笑道:“以小子的經義賦論水平,恐怕連縣試都過不了,陛下想要在殿試上見到小子,可能不太容易。”
趙頊斥道:“那就好好讀書,你能寫出臨江仙,能夠寫出三國演義,以你的才智,只要用功去學,哪有不過的道理。”
蘇允連連點頭,道:“是是,小子一定努力學習,爭取考到殿試來。”
趙頊似笑非笑看著蘇允道:“就這般想要敷衍過去?哈,朕可由不得你。
你不想科考,是因為你不想做官,那朕就這麼跟你說了吧,後年的殿試朕若是看不到你的名字,朕就要給你封官了。
無論如何,你總得進來朝廷。
要麼你自己考進來,要麼朕把你拉進來,反正朕是要用你的,明白麼?”
蘇允哭笑不得道:“陛下這又是何苦,大宋才俊何止萬千,又怎麼會缺小子一個,小子卻是沒有入仕之心,陛下又何必……何必……”
“何必為難你?”趙頊呵呵一笑,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國朝合到現在已經是一百二十年,是不是到了該分的時候了,你這條臥龍,在尋覓這樣的機會?”
蘇允大驚失色,起身道:“陛下,起居郎還在呢,您說這話,以後小子還能活麼?”
趙頊冷笑道:“那就要看你了。”
蘇允站立當場,渾身顫抖,氣憤難當,這趙頊,不當人啊!
蘇允隨即收束精神,低聲道:“陛下,小子願意入仕,那這段能夠刪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