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一揮手說道,身後的陳寶刀趕緊從懷中掏出十五個大錢擺在了桌桉上。
“好勒,客官您稍等!”
攤販夫婦立刻忙碌的下鍋炸薯條。
朱瀚坐在旁邊跟這對夫妻閒聊,這才知道他們原來是應天府新風莊的田客。
安裝最新版。】
新風莊,正是朱瀚的英王府名下的產業。
各種新奇的農作物,玉米土豆,紅薯,番茄等等,都在新風莊內有大量的種植。
今年的秋收剛過,除了上交的收成外,剩下的收成全部歸田客所有。
這一對兒攤販夫妻,男子姓郭,叫做郭千,女子姓王,他們原本都是汴梁開封府人,早年間逃荒到了江南,後來大明平定了江南,在招募農莊田客的時候,老實本分的郭千便帶著一家當了田客。
這兩年收成越來越好,郭千一家人的生活也是逐漸有了起色,慢慢有了一些積蓄。
現在秋收時節已過,郭千一家人便想著做些小買賣,再掙些錢就可以買一些屬於自己的土地,畢竟英王府田莊的待遇雖然不錯,可是總歸心裡不踏實。
“幾位客官,這炸薯條味道怎麼樣?”郭千在旁邊搓著手,笑嘻嘻的問道。
“味道不錯,你這裡面用的油是上等油。”朱瀚在旁邊說,他僅僅嚐了一口,就知道這裡面使用的油是英王府田莊種植的新品大豆所榨取的豆油。
英王府田莊的一切農作物,幾乎都在自於朱瀚提供的現代優良品種。
特別是裡面的大豆,不僅生長迅速,抗病抗蟲,而且出油率非常高。
今年收穫的眾多糧食當中,有許多大多就被用來榨油,然後分給了田莊的田客們。
古代的農民日子是非常清苦,一年到頭,葷腥二物是極其難得。
雞鴨魚肉,別說普通農民,就算是一般的小地主都不捨得吃上幾頓。
至於平常的做飯,就連使用油都非常的稀少,窮苦人家用白水煮一些雜糧野菜飯,就已經算是很好的。
郭千一家作為英王府田莊的田客,能夠有大量剩餘的豆油用來炸薯條,可見田莊的生活還是非常富足的。
朱瀚對於郭千兒炸薯條的時候也是讚不絕口。
其實,朱瀚提供的這些高產的現代農作物,在大明的推廣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農民或者百姓並不熟悉這些農作物的耕種和食用。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