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瀚的規劃,在漠南草原上每隔一百里左右,明軍就會修築一座稜堡。
這種新式稜堡的規模並不需要做得很大,每個稜堡僅僅需要容納五百人就已經足夠。
而且這些冷堡外牆全部採用了夯土,而不是昂貴的青磚,對於各種物資貧乏的草原上來說,這也大大降低了修築稜堡的成本和時間。
這一整套稜堡,基本上都是朱瀚照著歐洲近代的成熟稜堡複製的。
不過,稜堡裡面的核心部位,卻被朱瀚用心經過調整,專門用來適應草原上的環境。
比如為了適應草原上的惡劣氣候,稜堡內部專門修築了非常深的地下室,利用大地的恆溫效能,保證寒冬時候能夠讓守軍獲得足夠的溫暖。
利用這一整套大明版本的能保,朱瀚對於剋制草原遊牧部落有了充足的信心。
不久之後,大明朝廷便任命羅貫中為北平行都司應昌鎮撫使,銅統領五千人馬專門在應昌周邊的草原上修築稜堡要塞。
。
。
。
雲南,普州。
自從陳友諒的大漢軍隊攻佔大理城和昆明城後,雲南各地的勢力紛紛主動投降,只有普州這裡還依舊在堅持抵抗,因為大理總管段功率領殘部逃到了普州。
“陳友諒這個狗賊,聽說已經集結了五萬大軍,想要來的攻打普州!總管,我們該怎麼辦?”一名部將向大理總管段功問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絕對不能投降!”段功神情堅定的說道。
“總管,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另外一名部將繼續問道。
“命令全體士兵做好戰鬥準備,隨時迎戰賊軍。”段功說道。
“是,總管。”那名部將立刻答應道。
段功在普州呆的時間並不長,僅僅半年多,但是卻已經建立起了不俗的威望,並且打算在眾人支援下準備恢復大理王的名號。
這與其是段功用自己威望換回來的,倒不如說是因為他身上大理段氏的血統,讓普州百姓很買賬。
就這樣,大理軍隊在普州城內堅守著,段功在則一連數日,親自在城頭巡視著,防止敵人偷襲。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段功抬頭看去,發現遠處塵煙滾滾,一匹馬快速的朝著自己這邊跑過來。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資料和書籤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