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已經做好了計劃,準備率領草原上的蒙古大軍以應昌為中心,消耗明軍的兵力。
明軍現在佔據應昌,肯定不會輕易放棄這個重要的戰略地點,那王保保就以攻打應昌為契機,引誘明軍的援軍前來救援,那個時候就可以玩一手圍點打援。
商量好了這個計策之後,王保保立刻以大元朝廷為名義釋出命令傳給了草原的東道諸王,還有漠西蒙古等各部落,讓他們的首領儘快來到斡難河畔的朝廷駐地商談以後的軍事行動。
在得到王保保的命令後,蒙古各部的反應卻各不相同,並沒有像王保保預料的那樣一呼百應。
特別是漠西蒙古各部。
在得知應昌的李思齊率領大軍嚮明軍投降之後,一個個更是對漠北的大元朝廷非常的輕視。
甚至於有不少的部落首領,都希望元朝軍隊可以在進攻應昌的時候遭受更大的失敗,這樣一來,漠西蒙古就能夠壓倒元朝統領的東部蒙古,掌控整個草原的力量。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漠西蒙古各部落對於王保保的出兵要求是完全不予理會。
。
。
。
大明京師,應天府。
南山腳下的一處空曠的平地上,一座模樣奇特的堡壘矗立在地面上。
這個堡壘的高度並不高,僅僅只有一丈左右,只不過堡壘的模樣甚是奇怪,如同一個長滿了尖角的刺蝟一樣。
在城牆上伸出一個個的尖銳稜角,稜角的頂上有一個圓形的炮臺。在炮臺上面,又開有許多的炮口,許多士兵手持火槍站在堡壘的上方從城牆上可以向下對各個角度進行射擊。
“英王殿下演習準備就緒。”一名軍官手持令箭來到了朱瀚的面前,雙手奉上令箭。
朱瀚伸手接過令箭,然後一揮手大聲的說道:“開始攻城。”
隨著一聲令下,數千名明軍手持刀槍、盾牌、火槍等各種武器,開始對前方的堡壘發起來進攻。
作為堡壘上的守軍指揮官,羅貫中看到城外黑壓壓的敵人,卻絲毫沒有慌亂。
雖然堡壘上的守軍僅有不到一千人,而城外的攻城大軍有四千多人,足足是自己的四倍,但等到這些進攻的敵人靠近堡壘之後,城頭上的火炮頓時一陣轟鳴。
隨著一聲炮響,在旁邊充當軍事演習裁判的朱瀚,立刻揮手做出了一個動作。
這個動作表示前方的一片進攻士兵,已經在演習中算作陣亡。
畢竟堡壘上的火炮發射的可是威力巨大的散彈。
在散彈之下,任你是重甲勇士還是銅頭鐵臂的神仙,都是性命難保。
負責進攻的明軍士兵同樣也是大明皇家軍官學校的學員,他們的戰鬥素養遠遠超過普通計程車兵,但是在面對堡壘上的火槍火炮防守時,任憑他們使出再大的努力,也根本無法攻破眼前的這座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