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出手慢了,陛下給眾臣送錢的機會,就被其他人給搶了去。
至於文官。
沒有人像趙明那個愣頭青一樣。
除了一個遠超太子的價格。
除了劉三吾、傅友文等各部尚書都各自出了三萬兩之外。
其他官員,都是按照品級高低。
購買股份的銀子,從三萬兩為基準,一直平緩的往下降。
由於白砂糖廠,每一股的價格太高。
降到最後,有些品級低的文官,甚至只能好幾個人合買一股。
不過即便如此,幾乎不到一個時辰。
白砂糖廠總廠和兩個分廠的股份,還是全被都被朝臣們都認領完了。
朱元璋注意到,文臣內部森嚴的階級。
但是他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揮手讓太監劉和將白砂糖廠的股份購買合同。
依次送到了出資的朝臣手中。
從頭到尾,他既沒有問某些朝臣,那麼多購買股份的影子是哪裡來的。
也沒有嫌棄幾個朝臣合買一股的人,出的銀子少。
一直默默的,等待著眾臣看完合同簽字。
不過,許多朝臣在看到,朱元璋根據林澈所言,擬定的新合同之後。
一個個震驚的模樣,比趙明還要誇張。
其中一個鬚髮皆白的文官,不敢置信的道:
“白砂糖廠股份分紅,前三個月,每月分一次。”
“而後每三個月分紅一次,可存留繼續投資,也可一次性取出。”
“賬目內部公開,可派人專人查驗。”
不止鬚髮皆白的文官,懷疑自己眼花看錯了。
滿朝文武都不敢相信,自己不過是購買了些許白砂糖廠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