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這支無法無天的間諜組織,算是較為穩定地控制在了熊午良手裡。
唯有黃武還面帶不忿之色,瞪著青銅軺車上的熊午良。
熊午良樂了,看向黃武:“你想為子偃報仇?”
“那廝是自焚,跟我可沒什麼關係。”
黃武眼球一凸,感覺面前這個年輕的貴族和自己想象中似乎不太一樣……
無恥!好無恥的人!
黃武深吸一口氣,滿臉悲憤:“我黃武深受大王之恩,卻不能為大王報仇……”
“如今某雖降於君侯,亦請君侯允准——教在下效豫讓故事……日後與大王於地下相見,也好有些顏面。”
熊午良一怔。
所謂豫讓故事——是指春秋時期著名的刺客豫讓想為主君智伯報仇,兩次刺殺趙襄子——第一次雖然失敗被俘,但是趙襄子感其忠義,遂放過了豫讓。
結果豫讓不惜毀容燒喉,讓自己面目全非,然後又去刺殺趙襄子。
但是這次刺殺又失敗了,趙襄子氣不過,就罵豫讓——勞資上次沒殺你還放了你,你小子臭不要臉的咋還沒完沒了地又來殺我?
豫讓說:‘我受智伯上賓之禮,這次雖然活不了了,但是沒給智伯報仇,還是感覺死後無顏見智伯。請君侯將衣服借我一用,讓我刺殺你的衣服,就當是殺了你了,也好給智伯一個交代。’
然後趙襄子感其義氣,竟真的當場脫下身上一件衣服。豫讓用劍猛刺數下,拜謝趙襄子之後,揮劍自殺。
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和‘斬衣三躍’成語的來歷。
此時此刻,熊午良也被黃武的忠誠所感動,沉默片刻後,也緩緩解開身上袍服,解下一件衣服,遞給黃武。
黃武接過衣服,掛於樹上,拔劍猛刺三次,然後收劍入鞘,對著熊午良長拜不起。
熊午良深吸一口氣,親手將黃武扶了起來……
相比於陰喻那種兜裡一百個心眼兒的,熊午良還是更喜歡黃武這種耿直的漢子。
能得到黃武的真心效忠,遠比陰喻那種藏藏掩掩的效忠強得多了。
……
七月什五日,熊午良於獵戶山收編了‘殷監’。
殷監在獵戶山上有上百個人手,還有山外潛藏在各地的眼線、下線共四百多人,盡數投靠熊午良。
這是一整套已經成型的間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