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也是鐵桿的變法派。
屈原,也是鐵桿的變法派。
熊午良身邊有這麼多變法派臣子……日後,多半要在楚國搞變法啊……
很多家中有私兵部曲的貴族大臣,都暗暗心悸。
眾所周知——所謂集權變法,傷害的便是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的權益……
熊午良卻根本不在乎這些人的小心思,只是衝著樂毅輕輕頷首致意。
……
樂毅清了清嗓子,簡單闡述了一下當前的戰況——
秦魏韓聯軍,糧草被燒,折兵兩萬。
如果不想就此灰溜溜撤軍的話,那麼便要發動大規模的總攻了。
而城外敵軍大營的熱鬧景象,已經說明了司馬錯的抉擇——明日,敵軍很可能便會發動前所未有的攻勢。
倒也符合常理——郢都就在眼前,若不嘗試一下,怎能甘心撤退?
熊午良一邊聽著,一邊微微眯眼——司馬錯的選擇,完全在前者的意料之中。
或許有人說了——司馬錯之前完全可以守著郢都不打,分一支兵出去,繼續在楚國境內肆虐,甚至於一路向東直接去捅熊午良的老窩曲陽。
這是純純扯淡!
熊午良就在眼前、郢都就在眼前……怎麼可能放開這裡,去打別的地方?
楚國雖大,又有哪個城池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可以和郢都相比?
若是放跑了熊午良,就算再殺幾十萬楚民、就算把曲陽縣屠光了,又如何?
肯定是要集結全部力量,一舉將熊午良這個蹦來蹦去的螞蚱按死啊!
人家秦魏韓聯軍可是大優勢,為啥要分兵?
所謂順風穩,逆風浪。
以司馬錯的兵力,那是絕對的順風——現在只要以堂堂正正之大軍,碾壓過去便能贏,為啥還要弄險?
好比峽谷裡經濟領先,自己這邊人人六神裝,對面則三件套都湊不齊……你不規規矩矩地抱團推進拆水晶,居然還要分兵偷塔……這不是找捱罵?
司馬錯是大順風,所以他的一切動作,都是為了求穩。
也正因為他求穩,所以一切動向,都在熊午良和召滑等人的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