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戰國開局一塊地線上閱讀> 839 趙章的奮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39 趙章的奮鬥 (3 / 3)

在山地,趙章麾下胡人騎兵的優勢蕩然無存,只能從馬背上下來,徒步進攻。

每次在扛住了箭雨的打擊、衝到近前之後,左右兩山的守軍便像剪刀一樣衝鋒,藉助居高臨下的衝勁兒,一股腦掃掉攻方的兵力。

廉頗也不貪——只要擊退了攻方,便立刻下令撤軍,再回營壘。

幾次三番,都是如此。

其實廉頗的防守方法,和天漢二年李陵的浚稽山之戰差不多——漢武帝准許李陵率領五千軍隊出擊匈奴,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主力,李陵孤軍守山,殺敵萬餘,糧草耗盡、沒有後援……最終全軍覆沒。

惜哉,李陵麾下五千步卒死戰到底,矢石皆盡,長矛折斷。最終漢軍以車輻、短刀為兵器,血戰到最後一刻。

可嘆時也命也——李陵的祖父李廣一輩子沒有找到的匈奴主力,李陵第一次帶兵遠征便碰上了。

後來李陵因糧盡矢絕、救援不繼而投降,後來漢武帝誤信了李陵幫助單于備戰的謠言,將其家族滅……真可謂悲情也。

李陵指揮的浚稽山之戰,戰術得當、指揮有度,面對十六倍於己的匈奴軍隊,戰鬥到最後一刻,給予匈奴大量殺傷。

雖說李陵最終悲劇性地全軍覆沒,但那是因為兵力確實不足,再加上沒有後援所至。

細細數來,李陵的戰術和現在的廉頗何其相似!或許天下名將的戰法戰術,就像象棋裡的路數一樣,棋理在上,本就相差不大。

李陵,敗於兵力、後援。

而現在的廉頗呢?

兵力足有十五萬之眾,雖說戰力稍遜,但人數著實不少。

更是背靠楚國……只要國內財貨一日不被楚人徹底榨乾,便有用之不竭的糧草、箭矢。

趙章的久攻不克,便理所當然了……

踏馬的!熊午良,你真該死啊!

趙章不禁咬牙切齒……

如今趙章麾下的軍隊損兵折將、人困馬乏、士氣低落……確實也到了極限了。

“擊鼓,聚將!”趙章從牙縫裡擠出了四個字。

……

(問卷調查:大家希望趙章改寫歷史靖難成功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