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他們提出來的這五條條件,簡直是豈有此理。
屈氏族老們顯然也知道熊午良在楚國變法的基本套路(畢竟全天下集權變法的套路都差不多),所以提出的這幾條要求,個個兒都切在要害上。
先說第一條和第二條——一個是封地,一個是在封地的財政權;
這兩條,是集權變法的重中之重,甚至比‘裁撤私兵部曲’更為重要!
不把楚國散佈在各級貴族手中的封地、以及他們掌握的收稅權力收回來,所謂‘楚國變法’又從何說起?強幹弱枝又從何說起?
踏馬的。
屈氏倒也聰明——不但要求保留了自己的封地,同時還要求保留昭氏和景氏的至少三成封地。
如此一來,熊午良便無法先假意答應,等料理乾淨了昭氏景氏,再回頭收拾屈氏……畢竟咱曲陽侯的信譽在老貴族那裡實在一般,屈氏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也怕熊午良笑裡藏刀、秋後算賬。
留昭氏和景氏三成封地,便保留了這兩個大族的根本。
這兩個大族樹大根深,積累無數……只要留得根本在,短時間內便不會傷了元氣。
憑著深厚的老本——至少在一二百年的時間內,昭氏和景氏就算日漸衰落,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仍在楚國有一定的勢力。
屈氏只要有這哥倆兒陪著,就不用擔心熊午良秋後算賬。
至於第三條,屈氏想要嶺南開拓團的名額……
倒不是不行,但屈氏的胃口實在太大——居然想要一半的名額!
估計也是屈氏認定了熊午良點石成金的本事,想跟著撈一筆狠的。
確實。
嶺南開拓團,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可熊午良本想靠這個誘餌收服人心的……要是把一半的名額都給了屈氏,無疑是讓本該在變法中被削弱的屈氏反而掙得盆滿缽滿;而且,熊午良手裡也因此少了很多收服其他貴族的籌碼。
再說第四條——屈氏想要保留一部分私兵部曲,只願意裁撤三分之一……這一條,就有點兒侮辱熊午良的智商了!
屈氏說得明明白白——裁撤下來的私兵,還要繼續充當屈氏的家奴僕役。
那這裁撤還有什麼意義?
扯淡!
真到了需要的時候,屈氏只要給這些‘家丁僕役’人手發一杆長矛,就又把隊伍拉起來了。
真當勞資腦子不好使是吧。
第五條就更別提了——所謂變法,傷害的就是屈景昭的利益來集權中央,要是以後任何政令都要和屈氏商量,就狗屁也別想辦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