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8 奔赴秦國 (3 / 3)

丹陽作為秦國近幾年新從楚國掠奪走的領土,看上去秦人並沒有好好治理。

大片的良田都荒蕪著,沿途的村落也是十室九空,估計村民要麼被秦人殺良冒功,要麼被遷徙到武關以西的秦國腹地了。

放眼全天下,秦國的殺良冒功之惡習最為嚴重。

因為有商鞅的按斬首數記功的軍法,秦國的軍卒很痴迷於割腦袋——至於這腦袋到底是戰場上砍的、還是戰後從手無寸鐵的俘虜那裡借的、抑或是平民百姓的……

秦人並不是十分挑剔。

說實話,就連是男是女、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兒,都無所謂。

反正一顆腦袋血乎連連的,負責清點腦袋的軍法吏也不會挨個洗乾淨了好好分辨。

正因秦軍的惡習如此,山東六國視秦國如異類仇寇。

土地暗紅,似乎還存留有血跡——戰死丹陽的八萬楚軍將士,聽起來數目不是很誇張,但是若真擺在眼前,那也是屍積如山。

一行人都沉默了,就連一直眉飛色舞的太子羋橫也面色肅穆了起來。

細細看去,這位太子臉上帶著對秦人並不掩飾的仇恨。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熊午良突然唸叨了一句。

一行人無不側目——眾人皆知,這是屈原寫的《國殤》。

“前面就是武關了。”羋橫拍了拍熊午良的肩膀,如是說道。

武關,素來有“三秦要塞”、“秦楚咽喉”等名號,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並稱為“秦之四塞。”

從地理位置上看,武關扼守險要,乃是秦國的東南大門。

如此一座重要的關隘,守備之完善可想而知。

楚國的使節團來到武關前面,抬眼望去,兩側的山脈接天連日,茂盛的樹木遍佈山坡。

武關恰恰卡在兩山之間,阻斷了從楚國西北部進入秦國東南部腹地的唯一道路。

武關大門緊閉——秦楚兩國在丹陽之戰後一直沒有修訂盟約,名義上還處於戰爭狀態,自然沒有商旅通行——城牆通體由青石所築,比當初熊午良見識過的楚越門戶【建陽城】還要險峻許多。

果真是十分險要!

武關城頭上,秦軍的黑旗林立,熊午良正端詳間,突然一支羽箭暴射而出,插在昭雎的軺車面前。

“吾乃秦將白起,來者何人?”一道清亮的長嘯從城頭上傳來。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