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海天相接處,幾艘大船正緩緩駛來,船帆鼓滿風……正是從楚國而來的貿易船隻。
從楚國到【呂宋】,這條航線已經相當成熟了!
呂宋島上的港口裝置也相當完善,每天停靠、維護、中轉的船隻,都數以百計……來自海外的種種資源,都以呂宋島為核心中轉站,源源不斷地運往大楚。
熊午良能有充足的信心帶著五十五萬大軍在【洛陽】與北方六國聯軍進行長期對峙……這些源源不斷從海外抽來的血液,無疑是楚王的底氣之一。
島嶼的中心,一片片整齊的田地宛如精心編織的綠毯鋪展開來,稻穀在微風中搖曳生姿,麥浪一波接一波地翻滾著,像是在向世人炫耀著豐收的喜悅。
南洋的諸多島嶼,都出乎意料地適合耕作。
這些肥沃的土地,搭配一年多熟的氣候……每年可以為大楚輸送巨量的糧食。
除了這些沒甚麼稀奇的田地之外,島上還有大量的‘種植園’……各種香料等等經濟作物從這裡生產出來,源源不斷地運往楚國……
島嶼的中部,是密密麻麻的冶煉工廠——成車成車的各類礦石被運到這裡,經過初步冶煉之後,又變成成箱成箱的金屬錠,透過港口、商船,最終送往【琅琊】。
沿著平整寬闊的水泥路走進碼頭——熱鬧的集市映入眼簾。
街道兩旁,一座座小屋錯落有致,屋頂上覆蓋著厚厚的茅草,顯得古樸又溫馨。小屋的門口,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有從大陸運來的精美瓷器、絲綢,還有島上特產的香料、珍珠。
商人們大聲吆喝著,招攬著來來往往的顧客,討價還價的聲音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楚國人生養的孩子們在街邊追逐嬉戲,手裡拿著用樹葉和樹枝做成的玩具,笑聲清脆悅耳,給這座小鎮增添了幾分靈動的色彩。
映入眼簾的所有景色,都顯得非常和諧、美麗、繁榮!
咳!
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原住民的血淚之上……
來自大楚的貴族、商人、殖民者們,都非常好地貫徹了中原人自古以來的‘不把蠻夷當人’的優良傳統。
每條來往的大船上,都充斥著不少‘蠻夷奴隸’水手。
完善的港口設施,也是楚國人鞭打那些當地的蠻夷奴隸,一點點修築而成。
島上的田地、種植園……都是蠻夷奴隸開墾出來的。現在正在土地裡勞作的,也基本上全是那些沒有人權可言的奴隸。
密密麻麻的冶煉工廠裡,所用的礦石,全都是奴工所挖……那些**險的冶煉崗位,也全都是奴隸……
至於基礎設施的建造、道路和水渠的維護、沉重的運輸工作……不用想,也全都是當地的奴工在為了楚國老闆們奮鬥。
慘!太慘辣!
各地的密密麻麻的奴隸們穿著破舊的獸皮或者衣不蔽體的破布,臉上帶著疲憊和無奈……即便累得直不起腰,卻不敢有絲毫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