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說這些人當真不知道,他們送上來的奏摺首先就要經過御史中丞的手,將其中並不算什麼大事的奏摺剔除掉,然後才會面呈給陛下麼?
看著一份份奏摺上言辭激烈、苦大仇深的文字,劉伯溫甚至能夠想象他們是在何等的憤怒之下,才寫就的這些奏摺出來。
但不論是他劉伯溫,還是陛下朱元璋,對於這些奏摺的態度都是一致的——掃一眼,全丟進廢紙堆裡。
當然,要是罵得比較有水平,文字功力比較厚的,則暫時保留,重點觀察一番,若是能夠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什麼別的閃光點,倒也不介意給他們安排更合適的官職,以觀後效。
“陛下,目前整個江南地區,還有北方各州的儒生,都相應了儒家首領孔謙的號召,日夜兼程朝著應天府的方向匯聚而來。”
“按照腳程來算,最快兩天內,左近的儒生們,就該加入到孔謙等人的隊伍之中。”
朱元璋依舊批閱著走著,對於這訊息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區區一群酸儒,能成什麼事情?別的咱不說,那俗語你記得的吧?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一群有理都沒辦法說清楚事情的傢伙,手上又沒有武器,他能怎地?咱可是真刀真槍從韃子們手裡,把這大好河山給搶回來的。”
朱元璋說道。
他從來沒把這些所謂的儒生放在心上,甚至說得更加極端一點吧。
在他們這批老行伍的眼中,整天只知道“之乎者也”,連什麼是麥子什麼是野草都分不清楚的傢伙,能成什麼氣候?
上了戰場,用自己手裡的四書五經去殺人嗎?
還是用所謂的唇槍舌劍去殺人?
事實上,在朱元璋的眼裡,只會耍嘴皮子,卻對社會沒有任何實際作用的傢伙,在他的眼中,根本就算不得是個人。
“受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優待,於是就從骨子裡覺得自個兒要高人一等?說白了,這群酸儒打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清楚!”
“什麼獨尊儒術?狗屁!那是他劉徹說的,跟咱朱元璋有什麼關係?這群酸儒真要鬧的話,滾去陰曹地府找劉徹啊!”
對於這番說法,劉伯溫也是打心底贊同的,但唯獨一樣,這地方畢竟是應天府,是天子腳下,絕對亂不得。
“陛下,他們齊聚應天府,究竟是想要弄出個什麼名堂來呢?”
劉伯溫緩緩說道。
“儒生雖並無任何強硬的進攻手段,但畢竟三人成虎,要是讓他們胡亂傳播謠言……百姓本就愚昧,聽了妖言惑眾,只怕會出事端。”
聽了劉伯溫的這番話,朱元璋嘻嘻思索了一番,感覺的確並非毫無說法。
這群儒生,別的本事或許不怎麼樣,但說道挑撥離間、煽動情緒絕對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