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你現在讓我五萬秦軍無險可依地、大搖大擺地來到楚軍面前……這不是讓我們找捱揍嗎?
你以為我腦癱?
“趙軍人多,應當由趙軍去。”
“秦軍善逃,應該由秦軍去。”
“你!我淦汝母,汝母婢……趙軍馬快,應當趙軍去!”
“我趙軍固守營壘即可,秦軍初來乍到,左右也沒地方駐紮,應該你們秦軍去……”
魏國、韓國兩國的將軍們目瞪口呆,一邊在心裡慶幸沒點到自家名字。
一番漫長的扯皮之後,終於定下了最終的方案——
秦軍、趙軍各出一千騎兵,共同護送廉頗、王齕兩位主將抵近偵查。
據說楚軍的騎兵裝具厚重,論速度肯定比不上秦軍、趙軍的輕騎兵。
如果楚軍出城迎擊,那麼兩位大將完全可以逃跑回來。
公平!
……
兩千輕騎兵,護送著兩位大帥來到了【鍚關】城下。
城頭上,楚軍旌旗招展,兵甲亮麗,好一派嚴陣以待的景象。
“有可能是楚軍虛設旌旗,主力早已偷偷轉移了。”王齕如是說道。
廉頗卻搖了搖頭,憑著年輕人更好的眼力,手指著中間那面最大的旗幟:“缺角侯旗……熊午良還在這裡。”
王齕:“還是不夠保險……不如調些兵來,嘗試著打上一打……楚軍主力是否還在,一試便知。”
廉頗繼續遙望著【鍚關】的城牆,頭都沒回:“誰去打?秦軍還是趙軍?抑或是魏軍、韓軍?”
王齕一時語塞……
不管誰去攻打——如果去的人少了,肯定試不出楚軍的主力是否還在。
如果去的人多了,那麼……多半要在楚軍的箭雨下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