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純仁氣得滿臉通紅,指著劉摯說道:“劉中丞,你顛倒黑白,假公濟私,還敢在此狡辯。
你所做的一切,朝堂上下有目共睹。”
大臣們紛紛站隊,一時間朝堂上爭吵聲此起彼伏。
高太后看著混亂的朝堂,眉頭緊鎖,心中滿是憂慮。
此時正值與延安府戰事關鍵時刻,朝廷內部卻陷入如此激烈的黨爭,實在是不利於大局。
她怒聲喝道:“都給哀家住口!如今大敵當前,你們不思如何應對戰事,卻在此黨同伐異,置大宋江山於何地?”
一時間滿朝文武盡皆默然。
然而,雙方的爭鬥豈會因為高太后的呵斥而停止。
呂大防、範純仁一派繼續在朝堂上彈劾劉摯等人,而劉摯一方也不斷為自己辯解,時不時便會反咬一口。
而在查索範呂兩派官員的事情上不僅沒有停下,反而變本加厲,一時間諸多官員紛紛落馬。
這場黨爭愈演愈烈,甚至波及到了前線戰事的部署。
負責糧草調配的官員因捲入黨爭,工作受到影響,導致東路大營的糧草運輸出現延誤。
前線將領們得知朝堂的混亂局面後,也人心惶惶,士氣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
與此同時,在延安府,蘇允正與幕僚們商議著應對之策。
他手持一份密報,上面詳細記錄著汴京朝堂的混亂景象,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笑容:“渡遠果然天生是吃這碗飯的,朝廷整了那麼多的活,他就搞了這麼一出,這朝堂之上,便已亂成一鍋粥。
那高太后想必此時已是焦頭爛額,自顧不暇。”
王抱朴在一旁笑道:“先生妙計,這童謠與密約的傳播,如同一把利刃,直插大宋朝堂的心臟。
如今他們內部自顧不暇,正是我們加強防備,準備迎擊宋軍的好時機。”
蘇允聞言笑了起來,道:“這不是我的功勞,而是大宋朝歷來如此罷了,黨爭……嘿嘿,黨爭好啊!”
他隨即目光堅定望向關中方向,道:“……不過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
說到底,輿論戰要打,這是關係到戰爭潛力的事情,但當下的十幾萬宋軍,卻是我們的燃眉之急,須大意不得。
清瀾,你要密切關注宋軍的動向,以及周邊勢力的態度。
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向我彙報。”
平子澄微微欠身:“先生放心,我已安排了大量眼線,散佈在宋軍周邊。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
汴京朝堂上,黨爭的戰火越燒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