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功勞,可不是後面這一次能夠削減的。
畢竟這一次的失利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李昌祚與呂惠卿兩人問題,而蘇允帶領的鄜延路軍,戰績極為亮眼,非要說此戰是他的錯誤,其實是說不過去的。
而蘇允自身亦是三元及第的狀元郎,有傳世鉅著的經義大家,哦,還是極為出名的詩詞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以後百年千年後,此人的的名聲只會越來越大,而她們這些人,可能會成為站在蘇允對立面的人!
呵呵,所以,就算自己這個太后垂簾聽政做得怎麼樣,到了後世人眼中,那就是一個迫害蘇允的反派罷了!
對於高太后這樣心中有抱負的人來說,怎麼能夠容許這樣的事情出現!
想及至此,高太后頓時變得堅定起來,在蘇轍說完之後,緩緩道:“蘇卿所言甚是,那蘇允這辭官便不允,老身想問問大家,現在這蘇允可有什麼差遣在身?”
蘇轍趕緊道:“蘇允其餘差遣盡皆已經撤除,只有一個翰林學士的官職。”
高太后點點頭道:“既是翰林學士,那便去翰林院就職便是。”
她倒是不擔心蘇允能夠翻出什麼水來,因為翰林學士的地位雖然高,但其權力主要集中在草擬詔令和備顧問獻策方面。
翰林學士草擬詔令的具體過程包括皇帝召對、學士入院草制、中書宣讀和文書鎖學士院等等等。
但總體來看,翰林學士的權力主要集中在草擬詔令和提供顧問建議方面,但其具體權力的大小和影響力會受到皇帝重視程度的影響。
現在皇帝年幼,權力乃是集中在自己手上,所以,只要自己當此人不存在,那他自然也不存在什麼權力了。
那就由他去吧。
高太后的打算,眾大臣都是人精,哪有看不明白的,既然如此,也沒有什麼好反對的了,於是這事便這麼落實了下來。
呵呵,畢竟大家也是想明白了,這會兒誰非要將蘇允趕出朝堂,那麼以後那惡名自然是少不了的。
誰也不願意當這個惡人。
趙煦心下暗喜,雖然現在還不能聯絡蘇允,但只要蘇允留下來,那就是好事一樁!
然而第二天的時候,一個重磅訊息傳開了。
——蘇允直接掛印而去!
有人在城門看到蘇允駕著牛車南下去了!
高太后聞言大急,趕緊召來蘇轍問情況,蘇轍聽完亦是吃驚,趕緊跑去蘇府看了一下,從下人口中果然聽說蘇允回眉山去了。
蘇轍趕緊去跟高太后彙報,高太后聞言人都麻了。
尼瑪,你走倒是輕鬆了,但哀家可要承受心胸狹隘的名聲了,那以後再累死累活,也難以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價了!
因為以後的人一說話起來自己,可能是說:這高太后什麼都好,就是當年逼得蘇允掛冠而去一事,著實是令人意難平……
彼其娘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