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敢犯顏進諫麼?
長久以往,言路堵塞,咱們的大宋朝的立國的根基才是真正的坍塌矣!”
此話一出,呂大防的臉色頓時變得十分難看。
呂公著雖然沒有直接說他的建議不當,但是這麼說跟批評他有什麼不同?
範純仁這會兒卻是老神在在起來。
呵呵,近來有些傳言說呂侍郎對首相之位虎視眈眈,如今看來,這個傳言呂相公也是知曉了吧?
此時高太后道:“呂相公,那蘇允該當如何處置,剛剛你並沒有說起。”
呂公著的神色頓時凝重了起來,其實說到底,別的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還是蘇允。
呂公著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太后,蘇允身為樞密副使兼翰林學士,本應以身作則,蘇學會之事他難辭其咎。
但念其在朝堂多年也多有功勞,且蘇學會之舉雖有不當,其初衷也不乏為國家謀變革之念。
臣以為,可先將蘇允停職,令其閉門思過,反省自身在蘇學會一事上的失職。”
呂大防立刻上前一步,高聲反駁道:“呂相,如此處罰焉能彰顯朝廷法度之嚴!
蘇允身為魁首,夜盜田冊、妄議均田等事他若不知情絕無可能,停職思過實在太輕!”
呂公著平靜地看著呂大防,說道:“呂侍郎,我們需要權衡利弊。
若對蘇允處理過重,一來會寒了讀書人的忠心,二來可能會引發朝廷更大的動盪。
如今朝廷內外局勢複雜,西夏虎視眈眈,國內新黨舊黨雖有爭鬥,但也需維持平衡。
且蘇允在朝中並非無根之木,一旦過分處置,恐引發新的黨爭之亂。”
範純仁也微微點頭,支援道:“呂相所言極是。蘇允之才在朝堂上下有目共睹,若能讓其靜下心來反思過錯,日後或還能為朝廷所用。”
高太后隔著珠簾,靜靜地聽著眾人的爭論,心中也在反覆權衡。
她深知此事處理不當,會引發朝中的軒然大波。
沉默了片刻,她緩緩說道:“呂相公所言,自有道理。
蘇允之事,暫且依你所言。
但需令其立下文書,保證日後不再犯此等過錯。”
呂公著忙拱手道:“太后聖明。如此一來,既給了蘇允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也能讓朝廷不至於陷入更大的紛爭。”
呂大防見高太后已做了決斷,心中極為不滿,但也只能無奈退下,臉色極差:“如此處罰,何以警示後人!”
此時,有宦官匆匆走進殿中,跪地奏道:“太后,文彥博大人自太學歸來,已在殿外等候。”
高太后趕緊跟身旁竇年安,道:“大伴,趕緊攙扶文潞公進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