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勸你們還是不要想多了,銀州城你們肯定是打不下的,我大夏的精兵已經抵達銀州城,而且我還派人回去示警了,你們想要再打,肯定是不行的。”
李秉臨一邊說一邊看著蘇允的臉色,見其微微皺眉不說話,便知道對方的心思已經全被自己給拿捏了,頓時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呵呵,你打仗厲害又如何,也不過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人,玩心眼這一塊,你還得練!
只聽得蘇允哼了一聲道:“你們還打得動麼,三場大仗打下來,你們西夏早就已經疲敝。
不說別的,就說一個從國內運送糧草過來銀州,就夠你們喝一壺了,而且你們的兵源消耗得也差不多了,再打下去,你們連基本的防守都做不到了。
呵呵,你們以為遼國便能夠護得住你們,你們一旦衰弱,恐怕他們才是最為覬覦你們的。”
李秉臨呵呵一笑道:“若是到了那個時候,那我們也不可能便宜了你們,我們乾脆奉遼國為正朔,向遼國稱臣,我想遼國一定會很開心,畢竟遼國也自認是中原正統,你能夠承受得起朝廷內部的苛責麼?”
蘇允頓時色變。
李秉臨心中更加得意,慶曆和議中,宋朝為了保住中原正統的身份,不惜答應大夏提出的歲幣要求,可見宋廷君臣對此都極為重視!
那趙宋官家或許會讚賞這蘇允打了勝仗,但若是因為打了個勝仗,便失了正朔的身份,反而是一個戰略上的大失誤!
到時候就算是趙宋官家不會責怪蘇允,那其朝廷諸公也定然饒不了這蘇允。
李秉臨乃是個中國通,他在汴京呆了些時日,對宋朝內部的派系也算是瞭解不少,知道蘇允那一系可不是一支獨大,當朝的首相王珪以及張璪參政等的勢力亦是不少,一旦蘇允這邊露出破綻,那邊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所以,這就是蘇允的死穴!
蘇允色變後又是勃然大怒,轉身扔下一句話:“那你們西夏等著滅國吧!”
李秉臨先是一驚,但隨後卻是反應了過來:他已經拿捏住了這蘇允的死穴了!
果然,蘇允氣沖沖而去,那章楶也跟著離去,李秉臨卻沒離開,而是悠哉悠哉的飲茶,不久之後,那章楶便又回來了。
這會兒的李秉臨反而是安定了下來,因為他知道該著急的是蘇允那邊了。
果然,章楶談話的時候比之前要溫和了不少,願意開始談具體的條款了,不過李秉臨有心談歲幣的問題,章楶卻是有些惱怒,雖然沒有轉身就走,但卻怒叱李秉臨。
李秉臨也沒有敢過分,對歲幣的要求便不再提,他吸取了與章惇和談的經驗,對這來之不易的談和機會十分珍惜,不敢過分刺激蘇允,只是稍微拉扯,便順勢答應了下來。
最終落實到紙上的條件是:
1.西夏依然奉宋朝為正朔,不起帝號,而由宋朝冊封為夏國主;
2.廢除宋朝之前賜予西夏的歲幣;
3.重開保安軍、高平寨等沿邊榷場貿易;
4.宋夏雙方進行俘虜的交換,士兵換士兵是一比一,士兵換民眾則是一比四,至於將領則是另外洽談;
5.至於米脂、浮圖、葭蘆、安疆四寨以北區域的歸屬,則是暫時擱置爭議(這個李秉臨不敢落實到紙上,若是落實下來,恐怕回了國內不好交代)。
其餘還有一些不甚重要的細則幾十條,那些李秉臨順勢答應了下來。
如此這般,一份和談的初稿便這般定了下來,雙方各持一份,然後李秉臨便帶著初稿歸夏,這些是需要朝廷內部看過之後,再決定要不要用印的,不是李秉臨一個人就可以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