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後世流量明星那般,全都是薅底褲似的猛撕。
龍叔和老李也差不多,競爭都在明面上,私下關係其實還成。
兩人巔峰期在香江時,還經常一起出去玩。
那時的大帽山上,半夜如果出現一輛白底碳纖維引擎蓋,特別款的三菱EVO在午夜狂飆。
那上面坐著的,就很有可能是全球最強的兩位華人功夫巨星。
不過時過境遷,龍叔也不飆車了,老李也開始搞心學禪修。
出現這種變化的緣由也很簡單。
老了。
年紀上去了,身體胳膊腿什麼的,也大不如前了。
年紀大了,自己明顯沒有以前那麼能打了,那該怎麼辦?
得尋找“接班人”。
謝霆風,向左?
沒這個能力!
而且對他們來說,所謂的接班人,不一定是徒弟或者學生。
而是繼承和拓展自己一脈關係的後輩。
那放眼望去,整個華夏娛樂圈打的好看,長得體面,還有人氣的,其實也沒有幾個選擇了。
兩位大佬和他交好,是看中他在動作片這一行中的潛力。
別看著這二位都是以“打”出名,但其實能“打”出來的,頭腦也都不簡單。
李連界在節目上說過。
那時候的武校,高手眾多。
而且大家都非常刻苦努力,內卷的厲害。
你揮拳三千次,我就四千次。
你四千次,我就五千次……
到最後大家天天練得七葷八素,反正都是大小夥子,有的是力氣。
可李連界看在眼裡,就琢磨了。
這麼卷沒意義啊。
他便調轉方向,研究我如何用一千次訓練,達到別人六千次的效果。
提升效率後,我再練六千次,或者三千次,也能超過別人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