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著臉歸苦著臉,但此時宋玬玬老師的苦相是類似大家長的那種,無奈居多,還伴隨著幾分寵溺。
“小紫這孩子呢,認真,但天賦不行。”
“入戲慢。”
“但也好在至少認真,就是得好好教。”
張遠想著,天賦這塊,得看怎麼說,得看和誰比。
楊訾算是比較“慘”的。
童星出身,第二部參與拍攝的片子,就是《孝莊秘史》,飾演小宛如。
那時候在劇組,導演,演員們就有說這孩子天賦一般般的。
因為劇組的童星不止她一個。
另一個就是舒唱。
哪家童星和唱唱一比,都得完蛋。
貨比貨得扔!
舒唱本就早熟,腦瓜也好使,又比楊訾大了幾歲。
同組後,反差就更明顯了。
到了她的第三部作品,也就是《家有兒女》。
又遇上了張一汕這個天賦來的特別早的。
“一山這孩子和小紫剛好相反。”宋玬玬說起他直嘖嘴:“沒有這麼皮的了。”
“拍第一部的時候,劇組開工一個禮拜,我就和他媽媽說。”
“要不帶孩子去瞧瞧有沒有多動症吧。”
“皮歸皮,但聰明,什麼事一說就明白,而且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反應和閃光點。”
“浩然這孩子呢,蔫不出的,可老搗亂。”
“總愛偷吃道具,還藏劇本,藏衣服。”
說起這三個孩子,宋玬玬如數家珍。
其實這仨中,最早出名的反而是後世沒啥大浪花的尤浩然。
三歲半就拍了那個全國知名的“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
六七歲時又參與了《大宅門》的拍攝,演的還是導演“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