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止這樣,他不光會讓對方去死,還會把對方踢下火爐,確保對方不會對自己做同樣的事。”
“同時,他還會再踢對方前說些道貌岸然的話,迷惑對方。”
星爺用力點頭,這個說法的確符合人物性格。
往深裡鑽,師爺就是這麼一個見風使舵,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究極小人,甚至是惡人。
其實在生活中,琛哥這樣的極惡者非常少見,反倒是師爺這般的油滑惡人最為多見,也最為難纏。
片中也一樣,琛哥被火雲邪神一掌打死,師爺卻活到了最後。
“既然這個人物是如此性格,那你剛才表演中拼命幫老大滅火的樣子就不對了。”
“他在初期的嘗試之後,不光不會幫忙,還會生怕對方的火焰傷到自己,這才是該人物的準確反應。”
哦……星爺和田雞兩人異口同聲。
這就對了!
星爺最近也發現了,張遠對角色的理解和一般演員不太一樣。
一般演員分析角色的方式有幾類。
經驗型,感受型,但張遠屬於另一種,邏輯型。
“他的表演中存在大量邏輯推導的內容,所以即使是別人的角色,他也能感覺到正確與否。”
“但很奇怪的地方是,表演三大派中的體驗派,表現派和方法派。”
“一般人只能適用其中一種。”
“但他很奇怪的地方就在這裡。”
“表現手法偏體驗派,真聽真看真感覺,從他為了塑造角色減肥,讓自己從形象上更貼近角色就能看出一二。”
“但他的思維模式又是表現派的,更強調邏輯性。”
“而在某些需要爆發力的場面上,他的表演又好像有方法派所用的替代法的影子。”
“哪有三大派都用,而且都用對地方的人,太奇怪了。”
“關鍵他才二十出頭,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就連在表演上天賦異稟的星爺都覺得新奇。
其實這事很簡單,系統給薅雜了……
幸好系統薅來的屬性都經過了提純,否則他的表演早就走形成四不像了。
就比如體驗派的表演屬性,主要是從胡軍這類演員身上來的。
就他和劉葉這倆若不是體驗派,《藍宇》也不至於拍的那麼基情,同時念念不忘,畢竟體驗派講究的就是一個真。
張國榮也是出名的體驗派,所以才會不瘋魔不成活,演的自己都當真了,葛大爺見到他都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