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吃了嗎您內?”
“今天天氣真不錯。”
……
馮導跟著攝像機一起走,耳旁皆是些假裝聊天的內容。
他也不在意,本就讓大家自由發揮,拍攝完成後也只是幾秒的鏡頭,對話聲也會調低,切入背景音樂遮蓋。
這些談話內容無關緊要,只需演員做出熱鬧的氣氛即可。
“昨天我家孩子考了滿分。”
嗯?
走著走著,路過幾位背身的人影旁時,馮導聽到了一些完全不同,不“湊合”的對話內容。
“您猜怎麼著?”
“他特意打電話來炫耀,還讓我買玩具。”
“您說孩子表現這麼好,我能不給他買嗎?”
聽著有點耳熟啊……馮導立馬探過腦袋仔細檢視。
這一瞧,說話之人不是張遠,還能是誰。
“嚯,到這裡都還連著之前的戲份呢。”馮導不由的驚歎道。
“昨天他給人物設計的是開會過程中接到孩子電話。”
“現在則在和其他參加酒會的朋友討論自己的孩子。”
“前後人物的行為邏輯是通的,他的角色一直都是同一個,還都在戲裡。”
“並且,即使這些內容不會被放上熒幕,他也認真做到了極致。”
馮導可是聽說過的,當年星爺跑龍套時,就曾因覺得自己扮演的角色死像不夠完美,而找導演商量想要重拍。
其結果自然是被當做神經病給扔了出去。
你個龍套算什麼東西?
伱對自己的戲份有什麼誤解?
根本沒人會注意,你這麼較真,腦子有包吧!
這段親身經歷也被星爺放到了自己半傳記風格的電影《喜劇之王》中。
但這種腦殼有包的較真勁,正是周星馳能成為星爺的關鍵要素。
馮導很佩服星爺,現在他又在張遠身上看到了類似的專業精神。
“和自己較勁。”馮導輕輕嘀咕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