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個大國之間當牆頭草,不惜當了‘齊晉魏秦’四姓家奴……可最終還是亡於主子手裡。
除了善於站隊之外,衛國之所以能在這個大爭之世苟活那麼久,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衛國所處的地理位置。
衛國,居然夾在楚、韓、趙、魏、齊五個大國的夾縫之中——同時和這五個大國接壤!
於是可想而知——任何一個大國想要獨吞衛國,都會引發衛國周邊其他鄰國的不滿和警惕。
在相互制衡的邦交環境下,衛國就一直這樣苟延殘喘——雖然國土面積小,但是境內歌舞昇平、坐看天下各國攻伐殺戮……倒也是當今亂世之中的和平安詳之地。
言歸正傳——
莒陽以東,是【焦原山】和大海。
莒陽以西,也是連綿的群山——直至衛國邊界。
如此一看……莒陽果真是卡在楚軍北進伐齊的咽喉要道之上。
難怪齊國人不惜在莒陽投入海量的資源,建造了這座堪稱無敵的要塞……樂毅不得不承認,楚軍想要從南方進攻齊國本土,就非得攻下這座莒陽城不可。
於是一眾楚將也都認清了現實。
在片刻的沉默之後,一員楚將起身拱手:“大司馬,末將願為先鋒,親領所部,為大司馬攻破此城!”
樂毅並不說話,只是沉吟。
良久之後,樂毅終於緩緩說道:“無論如何,不可強攻莒陽城……我有三策。”
“下策——分兵。留下五萬新軍於此處設防,轉而將主力大軍運往西邊攻伐秦國。”
“若齊軍無動於衷,我軍可以先滅秦國,再滅趙國。”
“若齊軍想要援助秦國,那便要從莒陽城這個烏龜殼裡鑽出來——我已經在東部留下五萬武軍,如若平原正面交戰,齊軍應該不是對手。”
一眾楚將聽得眼睛都亮了!
此計甚妙!
你們齊國人不是仗著王八殼堅固、死守不出嗎?
那好,那我不打你了。
我去挑軟柿子捏!
除非齊國人坐視秦趙等國亡於大楚之手……否則他們便必須要出城、南下攻楚。
屆時平原野戰,齊軍最大的依仗——莒陽堅城——便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