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諸多戰例表明,各自為戰只會被叛軍各個擊破,導致戰事失利,生靈塗炭。
若諸位將軍能夠齊心協力,奮勇殺敵,成功平定叛亂,本經略使定會如實向朝廷奏明各位的功績,保舉諸位升官進爵,賞賜金銀田宅,讓諸位盡享榮華富貴。
然而,若有將領陽奉陰違,拒不服從指揮,致使戰事失利,本經略使即便捨棄這國公爵位,也要按軍法嚴懲不貸!
必將其繩之以法,以正軍威,絕不姑息!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望諸位將軍以大局為重,摒棄私心雜念,聽從指揮,奮勇殺敵。
待平定叛亂之日,便是諸位建功立業之時!
大宋西北經略使文彥博】
寫完後,文彥博又逐字逐句地審閱了一遍,確保措辭精準,邏輯嚴密,既能讓各路將領認識到局勢的嚴峻,又能感受到朝廷平叛的決心。
尤其是最後一句,更是顯得殺氣騰騰——【……若有將領陽奉陰違,拒不服從指揮,致使戰事失利,本經略使即便捨棄這國公爵位,也要按軍法嚴懲不貸!必將其繩之以法,以正軍威,絕不姑息!】
這是文彥博的警告:若是不聽從指揮,我這個文潞公不做了,也要跟你們槓到底,讓你們沒有好下場!
公函擬好後,文彥博立即召集了十餘名身手矯健、騎術精湛計程車兵,命他們快馬加鞭,將公函送往環慶路、鄜延路、永興軍路。
這些士兵深知任務的重要性,不敢怠慢,接過公函後,翻身上馬,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與此同時,文彥博還覺得不放心,於是挑選了十餘名幕僚,這些幕僚大多精明強幹,有著出眾的口才,放在戰國時期,必是出色的縱橫家。
這些幕僚不僅對軍事戰略有著深刻的理解,還善於言辭,能夠準確地傳達文彥博的意圖。
文彥博將他們召集到中軍大帳,嚴肅地說道:“此次任務至關重要,你們務必面見各路將領,向他們闡明統一指揮的戰略意義,以及此舉能為各路軍隊帶來的切實利益。
記住,言辭要懇切,態度要強硬,務必說服他們聽從某的統一指揮,若有推諉者,可持我密信,發動起部下殺之!”
眾多幕僚不由得心驚。
不過他們不敢多說,趕緊帶著文彥博的親筆書信,踏上了前往各路軍營的征程。
文彥博安排了這些事情之後,負手於帳內,腦海中反覆推演環慶路的局勢。
環慶路,地處宋夏交界要衝,北控西夏,東接鄜延,西連秦鳳,乃大宋西北邊防的核心樞紐。
一旦環慶路有失,西夏與蘇允叛軍便能連成一片,如潮水般湧入關中平原,大宋的西北防線將徹底崩潰,中原腹地也將門戶大開,直接暴露在叛軍的鐵蹄之下。
再者,環慶路麾下的軍隊,素以精銳善戰著稱。
自范仲淹、種世衡等名將在此經營以來,環慶軍歷經大小戰事的磨礪,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堪稱大宋西北的一支勁旅。
章楶長期在此任職,憑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人格魅力,在軍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
然而,蘇允是他的侄婿,這層複雜的關係,難免讓文彥博心生疑慮,擔心章楶在關鍵時刻立場動搖。
而劉摯,雖被任命為環慶路經略使,但其此前主要活躍於朝堂,缺乏實際的軍事指揮經驗,驟然面對如此複雜的軍事局面,能否勝任,實在難以確定。
想到此處,文彥博眉頭緊皺,感覺還是有些坐不住,在書房裡來回踱步,終究是起身道:“來人,安排去慶州!”
當值親衛聽聞文彥博要奔赴慶州,先是一怔,旋即領命而去,著手籌備出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