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宗教的教主在傳道之初,總會有一些醫術,這是招攬信徒的最好手段,張角也不例外。他懂一些醫術,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心理療法。
給人治病時,他會要求病人先下跪懺悔,然後喝下符水。有些人可能會奇怪,這種裝神弄鬼的符水能有什麼用呢?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這種做法確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只要一個人確信喝下這水會有奇效,強烈的心理暗示對身體的康復會起到單純藥物所不能起到的驚人效果。
當然,古代人對心理療法並不瞭解,有些人喝了張角的符水後病情奇蹟般好轉,便將其視為神明。一傳十,十傳百,張角的名氣越來越大。
起初,張角在鉅鹿一帶活動。經過10餘年的經營,他的信徒已達數十萬人,遍佈各地,在大半個中國都有很強的影響力。
作為教主,他獲得了神一般的地位,很多人甚至變賣家產前來投奔他。張角的影響力如此之大,難道官府就毫不知情嗎?當然不是。
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朝廷,對張角的存在都十分清楚。地方官府並不去鎮壓,相反,他們認為這是好事。
漢代推崇儒術,但並不排斥黃老。在西漢前70年,黃老思想一度成為漢王朝的主流思想。宦官攬權後,壓制黨人,禁錮儒家知識分子,迫害太學生。
對於標榜正義的儒學,宦官們自然不會喜歡。而此時以黃老思想為核心的太平道突然興起,令官府覺得安全放心。
他們認為黃老思想主張清淨無為,掀不起波瀾,沒什麼好擔心的。因此,他們不僅不鎮壓,反倒稱讚張角“善道教化,為民所歸”。
然而,官府低估了張角。當一個人從凡人走向神時,又豈肯甘心被世俗的權力所羈絆呢?於是,張角改了個號叫“太平道人”,這暴露了他的雄心。
看看四周,這個世界哪裡太平?除了漢靈帝之外,恐怕沒有一個人認為天下太平,特別是下層百姓。
他們早就感受到社會的黑暗,橫行霸道,誰不渴望一個太平盛世呢?張角確實厲害,他抓住百姓的心,在“太平”二字上做文章,這是極具號召力的兩個字。
即便在1700年後,洪秀全也還打出“太平天國”的旗幟,可見“太平”二字可以讓造反者反覆使用1700年之久。
並非沒有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司徒楊賜對太平道勢力的擴張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遣散教徒,讓他們回到鄉里種田,這樣張角就可不攻自破。
楊賜的屬下劉陶也上書皇帝,建議懸賞通緝張角。然而,皇帝正縱情於聲色犬馬,哪裡有心思來管這等閒事呢?
在他看來,天下光明祥和,何必大動干戈呢?正當楊賜等人的奏摺被晾在一旁時,張角已在加速暴動的步伐。
他把全國分為36個方,稱為36方。大方有萬餘人,小方有六七千人,每方都設立一個領導人,稱為“曲帥”,相當於將軍。
在暴動之前,必須要先做好政治宣傳,給教徒洗腦。張角裝神弄鬼,口中唸唸有詞:“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是說要變天了。大漢帝國的歷史就要翻過去,太平道的天堂即將來臨。這種話相當有鼓動力。
太平道的教徒大多來自下層百姓,文化程度不高,不像清流大人那樣會引經據典。但他們切實感受到東漢帝國的黑暗與腐朽,此等腐朽帝國若不死,豈有天理?
除了喊口號之外,張角還要營造神秘的氣氛。他暗中派人混入京城,在京城各辦事官署衙門的大門口都用白灰寫下“甲子”二字。
一時間,一種緊張而恐怖的氣氛籠罩京城。張角手下大將馬元義在荊州、揚州一帶聚集了數萬教徒,宣揚“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