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萬對5萬,聯盟人數佔優。
轟炸能力,武器數量,機械化裝置,聯盟同樣佔優。
目前的狀況,非常嚴峻。
Y國一方佔領巴果城後,因為市內水道和運河縱橫交錯,需要大量人員守衛卡爾沙、巴果和邁吉3個部分。
向南、北、西三方伸展緩慢,遭遇了幾次失敗後,就暫停了繼續擴充套件,收縮至外圍2公里地帶,修築堅固工事進行防守。
在空中反覆轟炸中,未能形成規模效應。
要想在這次的大反擊中堅守住,無異於痴人說夢。
邁吉區是交通運輸中心,可惜連線伯拉河沿岸的橋樑、海港、飛機場和軌道交通,全部在戰火中毀壞,運送重型武器裝備非常困難,導致重武器防守能力薄弱。
巴果城的Y國守軍,處在聯盟軍隊南、北、西三方夾擊之中,處境堪憂岌岌可危,隨時都有被搶回的可能。
當然,並非全是劣勢。
失去橋樑這個交通樞紐,進攻一方的機械化部隊,同樣舉步維艱,想要快速奪取整個城市地面控制權,短時間也不現實。
水道縱橫,也給坑道作業與交戰,帶來更多未知因素,複雜程度難以預測。
地下爭奪一樣需要反覆拉鋸,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因此,聯盟奪回巴果城這座半個戰爭孤島,照理應該手到擒來。
事實卻並非如想象中簡單,只要運籌得當,一切都有可能。
咣!咣!咣!
Y國一方,修築在城外加固堡壘中的反坦克穿甲彈,給予了接近的重型坦克沉重還擊。
但架不住對方數量優勢,防守得分外吃力,估計最多兩天將被全部摧毀。
轟!轟!轟!
只能透過不斷呼叫遠端炮火,進行短暫壓制喘息一會,捱過這個白天再想辦法。
遊走在街區地面的少量巡邏隊,面對遠端打擊,只能被動挨打,乾著急也沒用,上前與否都是送菜的命。
此刻,沙赫爾少將在離伯拉河邊的地底坑道指揮部內,與利比拉上校、伊斯坦上校緊急商量應對方案。
他沒想到剛一接手,還未來得及全面佈防,就碰上了這種大場面作戰。
一時間顧慮重重,心裡很是沒底,希望能聽聽兩位老將的想法。
對於防守戰,他是積累了不少經驗,自己也有很多的主意。
如果有更好的計劃措施,應該謙虛地採納,儘量減少傷亡的同時,爭取完成這份艱鉅的任務。
他清楚地知道,城市內部已經無險可依,外圍堡壘壓力太大,估計頂不了多久,將會失去最大的屏障。
屆時巷道白刃戰,將會無比血腥。
沒有地面的固守,坑道作戰,便是無根之萍,處處被動鉗制。
一旦自己一方各方面都不佔優,失利撤退成了早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