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火星日。
兩人吃過早餐,駕駛太空運輸車,沿水手號峽谷河床,自東向西行駛。
河床地勢相對平穩,車輛越過2米高度的小溝壑或陡坡不成問題。
車載物品,全部進行了固定,不用擔心會傾翻東西。
牧良利用車載掃描與平衡裝置,以每小時100公里左右的平均速度前進,切實過足了開車癮。
「小廚子」則在掃描兩側崖壁礦物表層分佈狀況的同時,操控飛行器在千米高空同步跟隨,進行測量二氧化碳相關資料。
子書銀月一路無事可幹,便欣賞沿途的風景,倒也樂得自在。
太空車經過幾處大型的挖掘現場,行駛了大約200公里左右,來到快要接近沖積平原的一處狹長地帶。
穿過高低差近10米的長陡坡,就是呈現葫蘆形的牧家礦藏基地。
兩人見到,中心點剛好建造了一座小型太空基地。
幾名穿著太空服的僱傭工人,正在操作一臺地星版的H能挖掘機,笨拙地伸出鏟臂向地面掘進,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那動作慢得簡直慘不忍睹。
這臺裝置,是最新版的本土產品,採用最新研發的H能發動機,動力基本能夠滿足要求。
可惜,合金裝置臨時加裝的保溫設施不給力,抗低溫效能太差。
經過夜間的超低溫侵蝕後,工作起來非常吃力,需要逐步熱身,才能進入相對正常狀態。
裝置的最大缺陷,沒有高精度篩選、分離等裝置,金屬礦物提煉出來非常粗糙,增加了太空運輸成本。
目前,只能先從事鬆土工作,待其後的一體機到位,可以提高速度加快進度,倒也多少能夠幫上點忙。
車子在離挖掘機50米處停下,牧良2人開始穿戴太空服,做好下車準備。
幾人發現遠處有太空車駛來,還以為是火星鑽探總隊,派人瞭解情況。
其中一位隊長身份的工人,趕緊迎了上去。
待到看清從車上下來的,是兩名小孩模樣太空人,像是想起了什麼囑託,雙手立刻不停揮舞,表示出熱情歡迎姿態。
前段時間梅蘭因送裝置過來時,曾經提醒過他一件事。
在小隊長看來,其中一人必定是牧家少爺牧良,這是來看望他們了,所以才有了親人久別重逢的感動。
牧良透過頭盔進行語音指令,用老媽的帳號,進入區域網單獨的交流空間,向13名基地內外的小隊成員問好,頓時得到了熱烈的回應。
根據牧良的要求,所有人停止了工作,一起進入了基地內部。
脫下太空服裝,大家相互握手,通名報姓。
一陣寒暄過後,牧良將子書銀月簡要介紹給眾人認識,引起更大的驚異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