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
在第九大行星“柯旻星”被確認後,結果還是倒數第二的小行星。
從地星觀測,火星呈紅色,在華夏古代又稱熒火,熒熒像火,亮度常有變化。
人們發現其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人迷惑。
所以天文知識貧乏的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古羅馬人曾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喜好侵略擴張的希臘人卻把火星作為戰爭的象徵,寄託的都是各自的理想化身。
整體掃描資料表明,火星質量約為月球10倍、地星的1/10,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3倍、地星的1/3。
火星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
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如同凍結住了。
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
火星密佈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是獨特的地形特徵。
????????????????雖然面積大小排名倒數第二,卻意外擁有太陽系最高的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水手號峽谷。
這一情況令人捉摸不透,暫時無法解釋它的成形過程,可能地星總署已經推算出了它的真實來龍去脈。
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極冠,而且上面覆蓋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
目前沒有發現穩定的液態水體,地下是否有古老的暗河,需要做深入的鑽探檢測。
不過,只要有水存在,就能為探險隊伍解決最大的生活難題。
不至於一年到頭,連洗個澡都變成奢望。
2艘金色豹紋飛碟關閉特別耗能的“光子通訊”裝置,開啟實時通訊頻道,建立即時通訊聯絡。
商量一番後,按照預定計劃,首先飛往深27千米,長4000千米的水手號(vall)峽谷群。
在峽谷內,他們透過飛碟,已經掃描到了幾座中型的鋼鐵基地,還有十幾處正在鑽探挖掘的隊伍與上百臺大型作業機械,顯然是地星總署組織的開礦團隊在工作。
這處地方的聚焦人數與機械數量,明顯多於其他零散分佈的作業隊伍,說明此處肯定有著含量比較豐富的金屬礦。
依據地星總署頒佈《地星總則》關於太空探險的規定,太陽系內的礦產資源屬於希金帝國與地星共有。
只要不進入對方太空基地、作業機械半徑距離標準範圍內,就可以隨意開採資源,相互不得干擾。
所以2艘金色豹紋飛碟一進入火星地表,還在沿著火星掃描一圈的時候,就收到了地星總署火星鑽探總隊發來的公共頻道資訊。
裡面詳細標註了幾十處探礦隊、3個太空基地的標準半徑距離圖示,以及詳細的經緯座標資料,進行資訊共享免得產生誤會。
公共頻道同時列舉了可以提供的有償服務內容,收費標準高得離譜,絕大部分專案價格是地星市價的1002000倍左右。
可見經過了星空旅行的物資,到了火星之後價值已經暴漲了無數倍。
比如必須要使用的氣象監測,特別是沙塵暴預警,地星提供的此類服務每年最多收費6萬m幣,在這裡就需要支付年費1萬多地星幣。
按照火星公轉668.6火星日或相當於1.88地星年計算,平均每火星日需要支付16地星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