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天子劍至尊禮包碼> 第一卷 取劍 第三十八章 河古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取劍 第三十八章 河古廟 (1 / 2)

但是這個軻比能既然有‘麒麟臂’,並且武功還這麼高,說不定還真是軻羅鞬的後代。他與張飛一口氣鬥了十幾個回合,一時難解難分。

劉備蹲下身,跟坐在地上的獨臂人低聲問候,獨臂人示意無妨,手捂著腹部慢慢站了起來,曹操這才看清,他腹部插著一把匕首,雖然止住了血,但仍然不敢拔出來。

獨臂人徑直向那為首的華衣男子問道:“看來十八年前的恩怨,今日要做個了結了,老夫這一生,就是毀在你們兄弟手裡,既然他張角不肯相見,這筆賬就先找你張寶算算。”

張寶?屋頂的曹操一愣,張寶此刻應該在‘秦王宮’外才是,怎麼這麼快又到了這裡?

張寶呵呵笑道:“糜貞,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十八年前你僥倖逃過一命,十八年後,還不是照樣死在我們兄弟手裡?識相的,快把‘雙股劍’交出來,爺們給你個痛快的。”

糜貞反道:“當年在涿郡,張有道將雄劍帶走,致使‘雙股劍’雌雄分離十八年之久,老夫此次前來,正是索回雄劍。你居然反向老夫索劍,真是可笑。”

糜貞,這個獨臂人就是糜月的父親?曹操想起關羽幾天前說的往事,又想起當日在蝴蝶谷項大哥所說的‘鴻門’內訌,這才將這些事串了起來。

一幕一幕在曹操腦中閃過,基本上將此事理了個大概。應該是張角、糜貞以及呂布之父都是‘鴻門’長老,十八年前,‘鴻門’發生內鬥,先是呂布之父聯合張角兄弟暗中偷襲當時名義上的掌門項氏,幾乎將項氏一門滅族。

然後又趁著糜月過滿月的大喜日子,將頗有威望的糜貞一家打了個出其不意,糜貞夫婦雙雙受傷逃走,這樣爭奪‘鴻門’掌門之位的就剩下了呂布之父與張角兄弟。

二者內鬥,張角兄弟戰敗,退回了鉅鹿郡張氏家族,並從此與‘鴻門’脫離了關係,但張角兄弟卻在離鉅鹿不遠的南宮縣發現了糜貞的藏身訊息,這才派張有道四兄弟偷襲搶劍,糜貞妻子喪命,他抱著女兒一路北逃,終於在涿郡巨馬河旁被追上,幸好被少年劉備及丐幫幫主範丹相救,只可惜‘雙股劍’的雄劍插在張有道的身上被帶回,落到了張角手裡。

而對於雌劍,張角也透過鬼影子的訊息確定在五禽劍派糜月手裡,便趁‘鴻門’螳螂捕蟬,搶奪之時,來了個黃雀在後,由三爺張梁從水龍王手裡搶到,可惜還沒攥熱乎,又被關羽半路殺出,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至於軻比能,則是一心為了復國大業,才不惜與黃巾軍張角合作,也不知用了什麼手段,將糜貞及劉備引到了這‘河古廟’內。

從張飛的言語中,可以斷定是軻比能暗算了糜貞,其實他倆無冤無仇,所以糜貞的主要目標始終是張角兄弟。

看來張角沒有露面,只派了二弟張寶來處理此事。而對於眼前的這個‘張寶’曹操也有疑問,因為此人跟‘垂柳坊’的張寶完全不是一個人,也就是說兩者中必有一人是假。

曹操正在思索,忽然見大殿右前方轟隆一聲巨響,一條大蛇從地下鑽出,箭一般衝進了大殿。

曹操三人立刻認出,這就是那條瞎了眼的大蛇。事關‘雙股劍’,於是就在大蛇進殿的同時,也從屋頂天井跳了下去。

大蛇闖進屋內,橫衝直撞,眾人急忙躲閃,張飛與軻比能也被迫停止了打鬥。

幾乎就在大蛇進殿的同時,那名站立在神像前的小和尚脫口而出:“神之子!”

這時,一直跪在神像前的老僧突然高聲念道:“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水揚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隨著老僧唸誦,大蛇彷彿受到了刺激,折騰的動作小了許多,它那獨眼恐懼地望著河神像,適才的戾氣減了大半。

但是它腹中依然疼痛,蛇身不由得捲成一圈又一圈,喉嚨裡咔咔發響,似乎要吐出什麼東西。

張寶走上前,看著大蛇的眼睛,口中唸唸有詞,大蛇一個激靈,獨眼裡又現出兇惡的神色,它看著張寶的眼睛,同樣充滿了恐懼。

看的出,大蛇非常害怕,老僧的聲音,張寶的咒語,似乎都是在給大蛇上‘緊箍咒’,它渾身打顫,驚恐不安,彷彿左右為難。

曹操三人突然出現,殿內的人都吃了一驚。軻比能等認識關羽,可誰也無法相信他怎麼能找到這裡。

幾乎沒人認識曹操與夏侯惇,但他倆手裡的‘青虹劍‘和’霸王劍‘誰看了都又驚又喜,見過’霸王劍‘的人可多了,因為在呂布手裡的時候,是寸步不離地帶著的。而’青虹劍‘雖不曾見過,但它自帶威力,攝人心魄,一看就是上等名劍。

“妙極,妙極”張寶撫掌大笑,“蒼天有眼,蒼天有眼,真教我霸業可成。”說著,他念誦咒語的速度加快,大蛇終於支撐不住,張嘴朝老僧撲去。

老僧巋然不動,依舊跪地念道:“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珠宮;靈何惟兮水中。”

老僧唸的語速越來越快,大蛇更加驚恐,蛇頭碰碰地砸地,蛇身擰成了麻花,看起來非常痛苦。喉嚨裡咔咔直響,突然它大口一張,一物嗖地飛出,錚地一聲,釘在了殿內立柱上。

大蛇再也不管老僧與張寶,噌地從大殿裡竄出,迅速消失在夜色中,不一時,眾人聽到‘撲通‘一聲水響,想必是大蛇一頭扎進老漳河裡,借水遁走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