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天子劍官方網站> 第一卷 取劍 第三章 救駕之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取劍 第三章 救駕之後 (1 / 2)

“老衲一心向佛,平生從未傷害一條生靈,今日不得已維護正道,若非曹少俠相救,老衲死不足惜,只是若不能護佑漢室這點血脈 ,老衲又有何面前去面見佛祖!“

“平日裡數次得蒙大師教誨,還吃了大師寺中不少的菜,自然是晚輩應該做的。晚輩恩師也常教導說憂國愛民,成仁取義。這幫賊子,喪心病狂,濫殺無辜,雖然晚輩學藝不精,但縱然丟了性命,也不能給恩師丟臉。“

說罷,三人一擁而上,迎上黑衣人,替下老方丈稍事喘息。三人各學一套五禽劍法,曹操“猛虎跳澗”劍法九式;李儒“長猿偷日”劍法九式;曹洪“鶴擊長空”劍法九式。

論劍法,論實戰經驗,三人遠不及黑衣人,但黑衣人也耗的差不多了,曹操這三個生力軍一陣衝殺,不多時黑衣人就頂不住了,師兄弟同心,很快殺死兩名刺客。

李儒和曹洪分別抵住一名黑衣人,曹操獨鬥黑衣人頭目。此人極為惱火,不知道哪裡鑽出來這三人,將快要得手的好事攪亂,畢竟他武功超出普通黑衣人不少,怒氣之下,逼得曹操連連後退。

“賊人劍上有毒,各位少俠小心。曹少俠的五禽劍法,根基上也是固守居多,老衲教你 ‘摩訶般若劍法’三式,可助少俠一臂之力。“

“多謝大師厚意,不過非經家師首肯,怎麼私學別派武功?”

“少俠不必推辭,這三式劍法乃老衲幾年前自創,老衲只不過是借少俠之手除魔而已。”

說著,沉聲唸誦,曹操邊學邊練,雖然只有三式,但需有佛法基礎為根,才能融會貫通,幸好五禽劍派與白馬寺是鄰居,曹操有機緣聆聽高僧教誨,雖然還很生硬,但他也算勉強學會了。而李儒與曹洪哥倆就差了,斷續聽見老方丈傳教,卻一式也沒學會。

‘摩訶般若’三式,飽含老方丈百年佛家造詣而成,即便曹操使得僵硬,威力卻不小,戰局頃刻扭轉。

一聲慘叫,又一名黑衣人報銷。另一名黑衣人見同伴相繼死去,逐漸喪失了鬥志,雙腿不由自主地後退,又害怕頭目責罰,內心矛盾至極。

敗局已定!黑衣人頭目仰天大笑,‘噗呲’自背後一劍將準備逃跑的同伴刺死,笑道:“功敗垂成,有何臉面回見主公。”反手一劍,自裁而亡。

塵埃落定。眾人定了神,消失半天的太監小陶子也鑽了出來。護駕的御林軍也敢進來清掃戰場。小陶子嚷道:“一幫小蟊賊,竟敢行刺陛下。來呀,將每名黑衣人統統砍上三刀,以防有漏網之魚。”當然,這些御林軍此刻膽子也大了,拎刀的,持槍的,統統向屍體上招呼。

老方丈請皇帝移駕內禪室暫歇,命兩名老僧主持清理大殿,想了一想,又邀請曹操相隨。小陶子留下負責指揮御林軍。李儒與曹洪也留在大殿等大師兄。

三人進了老方丈內禪室,分賓主落座,小沙彌上茶。

“讓陛下受驚,老衲守護不利,罪過之至。”

“若非大師等人極力護駕,朕性命早已不保。朕自登基以來,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先皇盛年暴崩,朕與太后早有疑慮,只不過那董賊把持朝堂,群臣敢怒不敢言,若非先皇屍骨未寒,朕也處處忍讓於他,否則不定哪天朕的性命就被董賊害了。大師,朕身邊的太監宮女,全是董賊的人,朕並非怕死之人,但萬萬不能在朕的手上丟了祖宗的基業!朕唯一可仰仗的,只有大師了,請大師慈悲為懷,教朕一條生路。 “

“阿彌陀佛。陛下不必多慮,董賊羽翼未豐,群臣口服心不服,以眼下局面,暫時還不敢忤逆陛下。敵強我弱,陛下還需暫時忍耐,此事需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大師也看到了,青天白日,竟有刺客當眾刺殺陛下,晚輩也聽到些,董卓收買‘鴻門’作為殺手組織,一些不臣服於他的大臣及武林中人,已經不知死了多少人了。今日這幫刺客,白天穿黑衣,口操冀州方言,劍身刻‘太平’字,表面上看,種種跡象都指向鉅鹿黃巾軍,但如此弄拙自露,十有八九跟‘鴻門’有關,大師以為如何?“

“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黃巾也罷,鴻門也罷,曹少俠稍安勿躁,日後大漢江山之興衰,也與少俠有莫大的干係。老衲問少俠一句:少俠可聽說過‘青虹劍’?“

“晚輩從未聽過。”

“令堂口中可曾提及過?”

“從未提及,家父不屑與董卓之流為伍,自從辭去太尉之職,交出兵權,回譙郡鄉下老家了。晚輩留在京師學劍,已經半年未與家父見面了。不過,家父從未跟晚輩說過這三個字。“

“哦,原來是曹太尉家的公子,令堂倒是一個好官,可惜不能留在京城 幫朕。大師,即便朕與董卓都能等得,只怕百姓等不得了,這幾年又是地震,又是水旱兩災,董卓把持朝政,明知百姓餓殍遍野,卻不肯賑災救濟,這筆賬必定算到朕的頭上,待朕民心盡失,只怕再也迴天無力了。“

“阿彌陀佛。天降異象,必有妖孽。陛下言之有理,倘若陛下以為我大漢到了危機之刻,難不成陛下是想。。。?”

“不錯,這些日子朕就是這般想的,這次就是想等進香時機求助於大師,這件事朕知悉不多,父皇原本等朕大些再告知,誰知……!大師不妨明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