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楊淑妃——現在應該改叫她楊皇后——的冊封大典。
時間一晃已經過去兩年了。兩年間,皇后逝世的哀痛已經慢慢淡化,就連太,也已經從最初的萎靡不振走了出來。
太本來就是一個十分戀舊,依賴性很強的人,何況這回死的還是他的母親!起初的那一年裡,他幾乎不會笑了。每天默默地去書房,默默地吃飯睡覺,連我跟他說話,他都總像聽不見一樣。
不只他,東宮,乃至整座皇宮,那一年都特別的冷清,再也沒有絲絃管樂,沒有了歌舞昇平。
直到皇后逝世之後,人們才看出,原來皇上對皇后的感情是很深摯的。
起初的一個月,皇上和太一起陪住在皇后的停靈殿,兩個人在那裡住滿了整整一個月,其間太沒有回過東宮,皇上也沒有召幸過任何嬪妃——即使後宮有上萬的女人每天都在望眼欲穿地等著他的臨幸。我則每天白天在那裡陪靈,晚上回到東宮就寢。
楊淑妃據說因為惡露未盡,不能進靈堂,所以,一直沒在靈堂出現。
楊淑妃是真的惡露未盡?抑或,她只是以此為藉口來逃避弔唁?我不得而知。
其實,在最初的瘋狂過後,慢慢冷靜下來,再經過一番明查暗訪,和仔細地梳理推導,是可以查出小皇之死的真兇的。或許楊淑妃對此早已瞭然,只是斯人已逝,就算她查到了又如何?
人生一死百罪銷。
明白了這一點,對楊淑妃來說是一件很痛苦也很無奈的事情吧。任何人殺了她的兒她都可以想辦法將對方置於死地,但唯獨皇后。她除了痛恨之外,竟無技可施。甚至連恨,都恨得不那麼坦然。畢竟。她地一切,都來自於皇后。既然她的一切都是這位皇后堂姐賜予的。她為什麼不能再收回?
皇后在世地最後一年身體狀況如何,楊淑妃心裡應該是有數的。可她呢,可有真心問候過?可有耐心照顧過?她只會利用皇后病體懨懨,不能侍奉皇上地機會,多多地邀寵。然後懷孕。生,得意,炫耀,並在小皇的滿月酒上,公然僭越禮數。她也是出生於公侯世家的小姐,又不像謝玖那樣沒有家教,不可能不懂得這些禮數。她幾乎是在宮裡長大的,對宮裡的規矩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電腦站更新最快.她犯,只能是明知故犯。
皇后地突然逝世,使楊淑妃兒的死從宮裡的頭號大事變成了不怎麼重要的事件。宮裡的所有人力物力一下全都投入到了皇后的大喪之。皇后之死,乃是國喪。一個剛滿月的小皇的夭折是無法比擬的。
也是奇怪。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在晚上聽到過楊淑妃地嚎哭。好像皇后一死。在禁樂的同時,也讓她禁聲了一樣。
皇后的下葬禮她倒是出席了,似乎也紅了眼圈。皇上和太起初每月去陵墓拜祭地時候,她也跟去了。但我不認為她是為祭拜而去的。
對於她來說,這是多好地接近皇上地機會哦。在皇上最落寞最難過的時候,身邊又沒有其他女人,只有她這個“堂妹”隨行。
就像當年皇后讓她住在清輝殿一樣,她再次近水樓臺先得月,成功地把皇上從喪妻地悲慟“拯救”了出來,帶著一點點愛屋及烏的心理,投入到了她的懷抱。
於是,在皇后去世後,後宮最受寵的女人變成了楊淑妃,胡貴嬪又靠邊站了。
兩年後的今天,楊淑妃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皇上的這一舉動,既遵守了對亡妻的諾言,又遵循了自己的心意。所以,他心裡肯定是很滿意的。
看著新封的小楊皇后和皇上並肩站在凌雲臺上接受百官朝賀,看他們一身大禮服一臉喜慶的笑容,就像這宮裡不曾有過另一個皇后。
我不禁為早逝的皇后感傷起來,再悄悄看了看太,他的眼裡隱隱有淚光閃動。
今天這樣的場合,心裡最不是滋味的,應該就是他了。他的母后死了,現在別人取代了他母后的位置,享受著原本屬於他母后的一切尊榮。
那些拼命擠到前面去敬酒,拼命巴結討好新皇后的人,跟當年巴結討好他母后的是同一批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
看到父皇的笑臉,新皇后的得意,他肯定覺得很刺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