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禁軍統領劉豫,皇宮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其實我也知道,讓劉豫帶兵去捕殺楊家人他是不會幹的。我也沒打算讓他帶禁軍去圍剿楊府。我只要他到時候別站到楊家一邊對抗朝廷就行了。
因為,經過一番審慎的思考後,我覺得對付楊家,最好還是不要動用皇宮禁軍。
這是基於一個考量皇上的心情,皇上的聲譽。
說到底,楊家是皇上的外家,楊駿是他的舅舅。如果出動禁軍滅了楊家,世人會說,皇上不念親恩,殺了自己母后的孃家人。
雖說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楊駿以外戚干政,專橫跋扈,也的確不得人心。但以甥殺舅,多少有些忌諱的。
皇上又是那種很仁善很重情的人,我不想讓他心裡總存著愧疚,總覺得自己對不起先皇太后。
如果是出動宗室王的軍隊,那性質就變了,變成了兩個家族之間的事情。司馬皇家孫捍衛自家的江山,免使皇權落入外姓之手。這個理由再正當不過了。
為了江山社稷,拋棄個人私念,大義滅親,是人人稱讚的行為。
唉,同一件事,換一個角度看,就變成了正邪兩分,這就是我們政治化。
我們天朝大國的人就是這麼聰明,腦裡彎彎道道特別多,權變無極限。那些蠻們傻乎乎直愣愣的,怎麼跟我們比?再進化一千年再說吧。
我們聰明人,既然決定出兵。就肯定要知己知彼。
我派人認真調查了一下,楊府號稱家丁過千,其實是包括了他家所有下人的.,ap,更新最快.這些人有一半分佈在他家的各處錢莊、農莊。家裡剩下地一半。再除出老的小的,真能拿起傢伙迎戰地。滿打滿算也就三、四百人了。
換言之,只要劉豫不臨陣倒戈,幫著楊家對抗朝廷,要一舉滅掉楊家是不難的。
那樣地話,從汝南王在金鏞城囤積的幾千兵馬。擇精兵良將七、八百人,應該就差不多了。
畢竟,我們不是去打仗,我們是拿著皇上的聖旨去搜捕罪臣的,代表的是朝廷,是官府。楊家人作為朝廷欽犯,只應俯首就擒。一旦有反抗行為,就是抗旨不尊,可以不待審判就地取決。所以他家地家丁。必須有非常的忠心非常的勇氣才敢反抗。而這樣的人,往往只是家丁的極少數。大部分的,能逃則逃。不能的,只好篩糠一樣跪地求饒。
朝廷出動軍隊搜捕大臣。只是做最壞的打算。以防萬一之舉。一般情況下,是用不上的。君不見那戲臺上。被皇帝降罪地官員,全家人一聽到聖旨就慌忙跪下。別說反抗了,連句怨言都不敢有一句,還要說“謝皇上隆恩”呢。
當然,以楊駿的跋扈囂張,肯定是不可能這麼乖的。我們要防,也就是防著楊駿狗急跳牆,負隅頑抗。
而楊濟,多半隻會伏地哭泣。
對於楊濟,我是心存憐憫地,但也沒打算放過他。不可能殺一批楊家人又放走一批。
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楊濟,我只能對不起他了。雖然我也不願意這樣,但誰叫他是楊家人呢。
思慮已後,便派人去跟跟汝南王聯絡。
汝南王的反應在我地意料之內非常非常地樂意,簡直歡呼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