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似乎過得特別漫長。
連月來的西邕道戰事,一直都是神元大陸的焦點,不過,由於宋朝三王所部的頑強抵抗,使得晉朝始終沒能拿下西邕道。
倒是南邊的離公,利用天斗大賽的時機,順利斬殺湛王、河間王及其所屬的大部分高層,接著長驅直入,奇襲西隴、西川兩道,一舉擊潰楚朝防線,兵鋒所向,無人能擋。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楚朝西隴、西川兩道之地,部淪陷。
一時之間,整個大楚仙朝,舉朝轟動,驚懼莫名。
楚成君震怒,迅速抽調十三皇子楚昭卓自南陽道率領十五萬仙朝大軍馳援西部三道,九江王蔣佻、四皇子楚昭乾自北寧道率領二十萬仙朝大軍,企圖繞後偷襲西蜀道。
哪知離公早已洞察先機,集結優勢兵力,迅速整合一支四十萬的仙朝大軍,在入蜀隘口設伏,將九江王和四皇子的二十萬仙朝大軍打得丟盔棄甲,落荒東逃。
獲悉北線戰敗,十三皇子不敢冒進,順著西川高原一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想要等待後續大軍增援。奈何冬日蕭索,草木乾枯,離公發動火攻,竟是燒燬了十三皇子八百里連營。
至此,兩路援軍徹底潰敗,楚朝西部防衛的力量薄弱異常,一時之間,再也找不到可以對抗離公的仙朝大軍。
楚成君再也按捺不住,發出旨令,想從東部、南部調來中山王鐘鼎、汝南王儒林,並且御駕親征。不過,遭到群臣勸阻,拖了大半個月,始終沒有出師。
這個時候,皇城壽春開始盛傳,離公想要迎娶牧野公主,雙方停戰,締結聯盟。
相比出兵西部三道,即使楚成君御駕親征,怕也未必能夠討到便宜,如今只需犧牲一個女子,便能保住楚朝太平,楚朝多數貴族大臣紛紛意動。尤其和親的物件,是牧野公主楚朝歌,是楚成君最優秀的女兒,讓人看到了這次和親的可能和可行,而且其中的意義更是重大。
世事就是這麼奇妙,明明楚朝剛剛丟了西隴、西川兩道,但是說到和親罷戰,卻是得到上下的一致支援,甚至還有不少人覺得牧野公主和離公是天作之合,希望他們能夠儘早完婚,結束戰事。如果將來牧野公主有所出,那麼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將變得不一樣了。
於是,經過數日的朝堂爭辯,這條看似不可思議,實則勢在必行的和親決議,順利定了下來。
至於楚成君是何想法,無人知曉,只是聽說楚朝歌單獨見了一次楚成君,回到公主府後,閉府三日,後來就同意了這次和親。
原本以為即將來臨的生死大戰,居然變得還有一絲喜慶,不知該說是荒誕,還是滑稽。王若離本來做著最壞的打算,如果楚成君真的御駕親征,那麼自己怕是要上崇明天宮,去求一求諸位師兄師姐,撬一兩個過來幫忙,不過現下,倒是省了。
誰也沒有想到,西部三道的戰事,激烈地發生,激烈地結束,過程太快,以致於
(本章未完,請翻頁)
西邕道的戰事還在膠著的時候,離公已經成功吞下了西隴、西川兩道。
開春之初。
西邕道晉宋兩朝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晉朝大軍花費數月時間,終於徹底摧毀了宋朝三王所部的負隅頑抗,尤其會稽王手下的仙朝大軍,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那些當初留在西河、西邕兩道的仙朝大軍,基本所剩無幾。會稽王實力巨損,只能退縮到了京畿三道,以求避開晉朝大軍的鋒芒。
宋朝西邕道已經差不多淪陷了,只剩東南地區還有張拾草、清河公慶漁年兩人苦苦支撐,只是兩家的仙朝大軍兵力總和不到五萬,處境困窘,而且隨時面臨軍覆沒的危險。
至於離公,聽說還在處理西部三道的問題,根本無暇顧及西邕道的戰事。雖然這次離公獲得大勝,並且一舉奪得兩道之地,創下了一份開疆拓土的不世之功,但是對於宋朝軍民而言,並未多少欣喜,相反,似乎心底都在埋怨離公不肯為宋朝的安穩出兵出力。
晉朝,寒雷太子大營。
營帳之中,除了晉朝太子姬寒雷,還有一個模樣看著三十左右的青年男子,昂藏七尺,英姿颯爽,正是汾陽王智伯遙,也是智家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家主。智伯遙年紀不滿五十,已經達到靈王之位,數十年來一直都是晉朝青年一輩的風雲人物,同時,因為當過太子陪讀,和姬寒雷情同手足,兩人關係極好。
姬寒雷、智伯遙二人可以說是當今晉朝最位高權重的兩個年輕人,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兩人一直通力合作,親密無間,甚至有人預言,晉朝有此二人,至少能保五百年不衰。
“目前看來,我軍進展一切順利,只要徹底掃清臨漳王、寶慶王的這些殘餘軍隊,就能進軍京畿三道,再也沒有後顧之憂,覆滅宋朝,指日可待!”智伯遙面露喜色,指著地圖,激動說著,眼神之中充滿憧憬。
“父君的意思,是隻奪取西河、西邕兩道,以報宋朝丟失寒霜之恨。”姬寒雷思慮道。
“寒雷,如今形勢一片大好,怎麼能止步在西邕道?”智伯遙聞言,一陣不解和不甘。兩人關係親厚,所以私下裡都是直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