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王若離並沒有急著發兵攻打其他流寇,而是沉心下來,熟悉校尉營。整合編排。並對地方軍的校尉營進行了重整,精挑出來五個校尉營,作為後備。
尤其物資籌備,更是接連不斷,做到充分。
玉蘭城一片風風火火,都在等著再次發軍。
其他三面的流寇這些日子,可是忙壞了,一個個惴惴不安,唯恐官軍攻來。
小的流寇,則趁機散夥了。大的流寇,發展到今日,哪肯輕易罷休解散,相互聯合,企圖與官軍背水一戰。
時間一晃,十日過去了。
一間營房裡,有兩個人,正是嶽謨和閭丘明達。
“這都十天了,校尉大人怎麼還不發兵,掃平其他流寇啊!”嶽謨有些著急地說道,在房間裡來回踱步。
“嶽兄稍安勿躁。”閭丘明達喝著清茶,淡定道,“校尉大人這般做法,自有他的道理。”
“哪有什麼道理,我才不信呢,你倒是跟我說上一說。” 嶽謨不相信地說道,“之前校尉營各都尉,各自為政,還不好說,但如今校尉營整合一處,以我一個仙朝軍校尉營的實力,剿滅這些流寇,那還不是牛刀小試。”
“這些情況和道理,你懂,校尉大人也懂,你不要著急,容我慢慢地給你說道說道。”閭丘明達淡然說道,“其一,校尉大人畢竟初來乍到,對於玉蘭城,以及校尉營畢竟不熟,之前攜著殺雞儆猴的威勢,強推了東邊的流寇,攜著大勝,基本無人敢說什麼。這段時間,剛好可以好好休整,熟悉情況;其二,校尉大人或許是嫌之前那樣挨個清剿流寇太過麻煩,所以才特意留了這這麼多天時間,讓其他三面的流寇做好聯合對抗官軍的時間。但凡有點實力的流寇都不肯屈服,必然想要聯合,集中一處,校尉大人應該是想畢其功於一役。其三,是我個人猜測,我看校尉大人心慈仁厚,也是在給那些迷途知返的流寇一個機會,一個改過自新的時間,一旦過了校尉大人設想的時間,還依然不肯解散的流寇,那恐怕就要遭受官軍無情的摧毀了。”
“真的是這樣嗎?”嶽謨猶自有些不信。
“這個就不知道了,這些也只是我的猜測。”閭丘明達笑了笑,不置可否,“我也是最近這兩日才猜摸出來的這套說辭。”
這時,營外響起了集合的號角。
校尉營的一眾軍士,終於等來了王若離的校場集合整軍。
一個個彷彿這十天過得好久好久,一個個摩拳擦掌,大有一番想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要大展拳腳的感覺。
同時,也是在玉蘭城鄉親的期望下,王若離帶著仙朝軍校尉營,以及五個地方軍校尉營,再次出發了。
玉蘭城其他三面的流寇,有些實力,不肯自行解散的,迫於官軍的淫威,以及之前狂掃東邊的情況,這些流寇紛紛聯合起來,企圖共同對抗。
不過,這些流寇畢竟還是太過目光短淺,以區區流寇的烏合之眾,就想對抗仙朝軍的一個校尉營,未免太過不自量力。
其實在一眾流寇頭子的想法中,他們也都知道是這個結果,可是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多年的“流寇基業”,難道在別人的威勢之下就散體,這些做慣頭領的流寇頭子,實在不甘心,也不願意。除了其中兩股流寇逃出玉蘭城境內,去往其他城池。剩下的還有八個。
流寇整合起來總人數竟然達到了將近兩萬人。
最終,這股流寇集體,彙集到了寇王山。當然了,流寇聚集寇王山,並不是圖的“寇王山”名字對流寇們來說,比較吉利。主要也是因為寇王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流寇聚集死守的絕佳之地。
王若離一馬當先,帶著大軍前行。
幾個都尉開始還覺得奇怪,這個校尉大人有些奇怪,為什麼行個幾里路,就會發幾下劍氣。直到後面一次看到死在草叢邊上的流寇哨探,這才明白,校尉大人竟是把流寇沿路的哨探全殺了?他是怎麼辦到的。
其實,王若離只是散出神識,哨探的位置根本無處遁形,對於此時的王若離來說,一旦摸清那些哨探的位置,對於這些修為連基田三道都不到的嘍囉,自己發一道劍氣殺一個,都覺得浪費。至於這些哨探,更是連逃跑都跑不掉。
等到王若離的大軍打到寇王山腳的時候,流寇們才發現了官軍的行跡。
寇王山上,各流寇頭子趕忙集合開會,商討對策,一群人爭得面紅耳赤,還是沒有吵出個結果,最後還是得帶著人馬迎戰。
其實,王若離壓根就沒打算攻上寇王山。當得知流寇集中守在了寇王山的時候,王若離當時就笑了,這些流寇想要負隅頑抗,可是這個“隅”找得實在是大錯特錯。因為寇王山雖然佔地逾五十里,但是四周都是平原,在王若離眼裡,縱然是大山,還是小山,它終究還是一座孤山。遙想當初,王若離在荊襄學宮的最後試煉剿匪,便燒山燒出了經驗,此時不燒,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