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聚的保守心態使這場規模不大的接仗沒有再持續下去,而是見好就收。畏敵如虎是每個明軍將領的心魔,若沒有一場大的勝利,這個心魔很難破除。十幾萬明軍出城作戰,京師九門平均每個城門只有一萬多人。有限的兵力讓劉聚一直有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不能把所有的韃子騎兵都招到自己這邊來,否則會死得很慘,這就是他急急忙忙鳴金收兵的理由。
看著初戰獲勝的西直門方面明軍又退了回去。也先輕聲一嘆,“看來這邊的明將倒還不笨,竟然沒有因為略佔上風而全力殺過來。”
伯顏帖木兒冷哼一聲,“可惜了我們幾百勇士,不然現在就可以把這群綿羊全部吃掉。大哥,這次讓我帶兵上吧,保證不消半日,就將他們全部消滅。”
“不,”也先緩緩搖了搖頭,“這不過是一支偏師,消滅了他們還得面對其它八個城門的明軍,你總不能一一打過去。那樣縱使獲勝也將極大的耗損我們的力量。這不是脫脫不花一直想要看到的麼?我不能做這樣的蠢事。”
“那這場仗該怎麼打?”伯顏帖木兒瞪大了眼。
“急什麼?”也先微微一笑,“等賽因孛羅率領他的部下過來與我們匯合,我們再詳細計議。”
攻破紫荊關後,也先把兵馬分為兩路,從不同的方向朝大明京師匯合。他與伯顏帖木兒走的是易州、淶水、良鄉,經由盧溝橋到達京師。而賽因孛羅率軍是從定興、新城、固安,順利的話過弘仁橋到達京師南郊。算算也應該快到了,到時集兵一處,打起仗來則更有聲勢。
......
劉聚所部在西直門與韃子交戰的訊息傳遍了京師九門,所有明軍將士的心絃都繃緊了,等待著韃子騎兵即將到來的大規模攻擊,誰知等到日落西山,對方陣中卻一直沒有動靜。
帶隊在城中巡視了一圈的寧祖兒見到這副情景,心中大惑不解。
“為何韃子沒有再度發動進攻呢?”
“那是因為他們在等待。”楊牧雲犀利的目光盯向遠處。
“等待其它兵馬到來,”楊牧雲淡然說道:“這一整天我都在數韃子的人數,發現他們最多不過五六萬人,所以也先並沒有急著進攻。”
“哦?”寧祖兒訝異道:“隔著這麼老遠,你能數得清楚?”
楊牧雲淡淡一笑,“一個個的數當然不可能,從他們的動向,馬蹄聲的大小,還有掀起的塵沙,都能判斷出他們大概有多少人。”
“我倒忘了,你原先是帶過兵的,”寧祖兒看了他一眼道:“兩年前你曾跟隨修武伯沈榮出征過漠北,對韃子的騎兵有一定的瞭解......”頓了頓,“其實於大人率軍出城時應該帶上你的。”
“不,他不會。”楊牧雲緩緩搖了搖頭,神情有些傷感。
“為什麼?”
楊牧雲沒有回答,目光變得深邃,想起了白日裡于謙率軍出德勝門的那一幕......
“牧雲睿智過人,若經過一番磨練,假以時日,必為國之干城。”于謙當時握住了他的手諄諄而道:“老夫年過五十,時日無多,能與牧雲相識一場,此生也無憾了。”
他當時極力要求跟于謙一同出城作戰,卻被這位耿介的長者勸阻。
“此一戰極為兇險,牧雲就不必跟老夫一起置身險地了,”于謙看著他的目光中充滿了希冀,“你還年輕,有將來的事要做,現在要做的事就讓老夫來承擔吧!皇上身邊現在沒有幾個可用的人,牧雲在,老夫也就放心了。”接著他又說道:“一旦老夫沒有擋住韃子的攻擊,你要好好輔佐皇上,振興大明。”
這一老一少的幾句話勝過千言萬語。對於謙的囑託,楊牧雲默默的應了,看著他的身影緩緩消失在德勝門外,眼淚已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