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子監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15號,與孔廟和雍和宮相鄰。國子監街兩側槐蔭夾道,大街東西兩端和國子監大門兩側牌樓彩繪,是北京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圖 。文 落榜進士
北京國子監街在以前叫做成賢街,今日出於旅遊開發的需要,這條古老的街道換成了和高等學府國子監一樣的名字,它的一端是車水馬龍的主幹道,另一端緊鄰著雍和宮。走在這裡,就會覺得周圍的喧囂一下子沉寂了下來,身心也不由得安靜了很多,放佛能讓人感覺到這六百多年的清幽。如今在我國不少地方都在打造旅遊城市,能拉動交通,餐飲,旅館等行業,但真正人文自然的旅遊景點又有多少呢?我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腳步,走在這古老的街道,感受那最高學府所散發的迷人魅力。
多少學子的夢想是從這裡開始呢?古時的農民百姓想要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是很困難的,一個農民的孩子,想要改變自己的地位,一是當兵,一個就是讀書了。校園就是他們夢想的發源地,書生們在裡面做著各種美夢,可是當步入社會,現實就會迫不及待地顯露出來那殘酷的一面,讓書生學子們猝不及防,又會有多少人能走向成功呢?多數人的夢想永遠是夢想,只有少數人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
明朝由於首都北遷,在北京、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於是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南監”或“南雍”,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為“北監”或“北雍”。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儘管現如今中國的大學在世界上還排不上號,可中華民族辦學的傳統卻是極為悠久的,早在西周,就有了大學教育,到漢代,更有了太學,隋唐以後,學校制度更加完善,中央直屬的學校有國子學、太學等六學,全部歸一個機構管理,那就是國子監。用今天的話說,國子監既是教育部,又是為官府培養後備人才的最高學府。
【圖。二 ▲ 】
這街中總共聳立著四座彩繪的牌樓,很是明顯,它既有對我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也有那學而優則仕的激勵和感召的作用。社會的現實是極為殘酷和冷漠的,天上也不會掉下餡餅,社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前途和命運只能靠自己努力爭取,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有人抓住了機會步步高昇,而有些人一步失誤,則步步坎坷。
【圖。三 ▲ 】
當行人走在這條街道時,這個標識會提醒這人們,從元明清一直到今天,這古街的文化氣息一直不會褪去。
【圖。四 ▲ 】
現在高校很多,但是沒有那個學府能向國子監一樣,有著帝王的尊崇和那浩蕩的氣勢。
【圖。五 ▲ 】
集賢門,國子監的大門,門內院子東西設有井亭,東側的持敬門與孔廟相通。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佈著集賢門、太學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築。
【圖。六 ▲ 】
【圖。七 ▲ 】
古街兩旁種植了洋槐,從兩旁伸出的樹枝,如同勾著手指,和那醒目的牌樓交匯在一起沐浴著初春的清涼,彷彿在這百年來一直在靜聽這裡郎朗的讀書聲,走在這裡和曾經在這裡學習過的人,心中一定孕育著那共同的夢想。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說,即在皇宮大門外種植三棵槐樹,分別代表太師、太傅、太保的官位。古人所謂:“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所以在我國封建社會里,人們就把國槐視為“公卿大夫之樹”。在國子監裡廣植槐樹,喻示著學生可以考中高官之意。
聽說這裡的建造還和是珅設計的,有著權和錢這由來已久的不變話題。公元1785年春,乾隆帝為紀念自己登基50年,在國子監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臨雍講學”活動。至今,殿內還陳設著當年乾隆講學用的御座、御書案及題寫的匾額等珍貴文物。乾隆擢工部尚書劉墉負責設計建造辟雍,劉墉拿著設計好的圖紙呈皇帝御覽。乾隆看後不甚滿意,下旨讓戶部尚書和珅再審閱。和珅深諳乾隆心意,提出把殿中的四根大柱撤掉,改用“抹角架海梁之法”,使殿內無樑無柱。這樣,大殿內寬敞無礙,利於皇帝講學,又節省了4400兩白銀(按當時的預算,一根立柱需耗銀1100兩),而國子監一年的經費僅為6000兩白銀。這一舉兩得的改動果然使得乾隆龍顏大悅。可見和珅雖善於奉迎帝心,但並非平庸無才之輩。蓋成之後“辟雍宮殿”樣子就像一頂官帽,而從空中俯視這裡,就像一枚銅錢。
【圖。八 ▲ 】
“太學門”。進入國子監的第二門。進入後就是國子監的第二進院落。裡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倫堂。“太學”二字也是有皇帝親自題寫。在這座古老的學府裡,處處有著它獨有的尊崇。
【圖。九 ▲ 】
走過太學門,就是國子監二門內大型“琉璃坊牌坊”,這是由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他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均為皇帝御題,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正面額書“圜橋教澤”,陰面為“學海節觀”,彩畫華美,是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這座琉璃坊牌坊除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寄望,還有對書生學子的誡勉激勵,所有走進國子監的人,在入學之初都會感受到帝王的恩惠,完成一次那精神上的撫慰。這也使我想起了學校中掛在醒目位置的偉人頭像和那些施教格言。
【圖。十 ▲ 】
“狀元橋”。這座大殿也和紫禁城的大殿一樣,四周被迴廊連線,外面則鑲著漢白玉的雕欄。宮殿的周圍還設立了水池,潺潺環繞。如果在上面俯視,這裡的樣子就像那古代的一枚銅錢。
【圖。十一 ▲ 】
“辟雍宮殿”。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辟雍大殿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曾被梁思成先生譽為與故宮三大殿、天壇祈年殿、頤和園仁壽殿並列的六大宮殿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座古代學堂。
【圖。十二 ▲ 】
廊外漢白玉欄杆噴水螭頭的水池,即“辟雍泮水”,水繞四門,寓傳流教化之意。辟雍採用重簷四角攢尖頂建制,坐落在高大的臺基上,四周環繞水池,並以漢白玉雕制石欄。池中龍頭吐水,清流環繞,從空中俯視,猶如一塊玉璧鑲在碧波之中。
【圖。十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