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年英招就想要乾脆留在人族,就在大禹麾下投效畢竟大禹執政時期,雖然因為治水處理了不少生亂的妖魔,但也因此有更多的異族選擇臣服於禹王。
禹王能夠建立大夏朝,除卻他人王的身份之外,其實也是因為這些異族的投效與擁護。
但禹王飛昇火雲洞之後,後繼的人王再無當年那種統治力,才導致龐大的大夏朝逐漸分崩離析,最後亡於成湯之手。
“阿彌陀佛。”法海唸了一聲佛號之後,也起身向著英招還了一禮,“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但大帥之意,貧僧定當轉告大唐陛下”
除開這邊兒的英招。
在北俱蘆洲另一側的畢方,也向二郎真君提出了相似的述求,區別是相對於英招明確表明了自己想要加入大唐的意願畢方則更加傾向於同人族合作,或者是加入天庭,如果能是在真君神殿辦差,那就更好不過了。
畢方同人族的關係,畢竟是不如英招親近的,英招因為在上古時期,經常幫助人族征伐邪魔惡妖而畢方在人族的傳說,除了是引發火災的神鳥之外便是當年軒轅黃帝在西泰山上召集各方鬼神開大會時,它作為黃帝的護車神鳥,並轄左右。
也正是因為它曾經作為軒轅黃帝護車神鳥的經歷,才並沒有讓它冠以“災禍”之名,而是被視為神鳥。
若是別的人王,在見到畢方這種引發火災“怪鳥”時,就算不直接將他剿滅,恐怕也得將他趕出人族的領地,以防禍害到族人。但軒轅黃帝終究不同,他的女兒女魃也有著同樣的苦惱,故而便將畢方收服,以自身的人王之力,幫助它收斂不受自身控制的神通,且效果顯著。
軒轅黃帝飛昇火雲洞之後,畢方便在北俱蘆洲隱居,並且約束部族,不在人間惹是生非。
也正是有著這樣的淵源,畢方與英招,才能做出向人族靠攏的這個選項。
過去種下的因,終於是在今日見到了果。
也就是他們這兩位了,北俱蘆洲想要再找出第三位這樣妖王來,那也是幾乎沒有這個可能了。
面對畢方的請求,二郎神倒是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如果選擇加入天庭的話,我現在就能給你答覆可如果是想要同大唐合作,那這件事情便不是我能夠承應的,只能是幫你引薦大唐天子。”
大唐的事情,是大唐天子說了算。
這一點,是法海與楊戩的共識.若非必要,神仙界最好是不要過多插手凡俗界的事情。
但話又說回來了,畢方與英招這兩位,可不是凡俗之輩,他們想要加入大唐,亦或是與大唐結盟,也絕不可能被當成是凡俗界之事。
即便是讓李治一言決斷,恐怕他也很難僅憑自己的心意做出決定最終還得是要參考三藏聖佛、二郎真君、曾子以及雲中子、許真君等真正站在人族這一方的神仙們的意見。
而最有可能的是,李治乾脆把這事兒丟給他的父皇李世民.讓父皇來頭疼。
畢方略作思索,經過短暫的權衡之後,心裡已經得出了答案,他向著二郎真君表明了自己的意願:“我願意加入天庭。”
他畢竟是吃過“天糧”的生靈,雖然如今的天庭人才濟濟,並不缺它這一個.但眼下正值三界多事之秋,北俱蘆洲顯然已經成為了是非之地,若不盡早另謀出路,恐怕前面就沒有路了。
當年在妖庭覆滅之後,畢方能夠存活下來,並非是沒有道理的。
至於加入天庭之後,是重用,還是閒置.即便是自己最終並沒有歸在司法神殿,畢方此刻也不會過於在意因為只要自己是透過二郎真君這條線加入天庭,那麼自己的身上,就一定會天然的打上二郎真君的標籤。
只要自己不做反覆橫跳之事,且始終站在二郎真君的立場上那麼,自己在天庭的日子,便一定不會太難過。
當年蛟魔王接受太白金星的招安,帶著自己的兩萬部族上天,最終被玉帝敕封為了天河水軍大元帥,執掌十萬天河水軍,比當年的天蓬元帥還多兩萬.而這兩萬,便全是他原本在北海時的部族。
蛟魔王一個小輩都能有此際遇.而自己身為當年妖庭的十大妖帥之一,畢方心中還是有些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