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想了想,開口說道:“靈山腳下的天竺之地,還是相符的。”
希望如此吧。
法海心中輕嘆一聲,而後望向菩薩的神情也稍稍有了些變化,今日所見之菩薩,似乎比往日略顯許些疲憊。
菩薩的心神似乎消耗不少。
身化萬千法身,在人間行善普渡眾生,即便是對於菩薩來說,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者說,菩薩本能夠更輕鬆一些,但她卻始終維持在這個幾乎接近極限的狀態。
佛都不是萬能的,菩薩自然也不是。
而菩薩卻在人間傳下了“有求必應”的名聲,由此可見菩薩在人間顯靈之頻繁。
求子的拜菩薩、求福的也拜菩薩、求功名的還是拜菩薩、求財也拜菩薩求庇護菩薩保佑,似乎成了三界生靈在遇見難事亦或是危險時的口頭禪了。
下意識就能念出來。
這是因果。
也就是菩薩之胸懷,能夠生生承受,且還能處處顯靈.
“前方有五六里遠近,乃是滅法國國都所在。”觀音菩薩看向了三藏法師,問道:“你從鎮海禪林寺來,可從那裡探得了些滅法國現狀?”
“略知一二。”法海點點頭,將佛寺與盜匪勾結斂財的事情向菩薩講了一遍.而後稍頓了頓,又道:“只是如今入了滅法國才知道,這國中的佛寺,已經快被國主蕩平了。”
“何止是蕩平佛寺。”菩薩長嘆一聲,神情略顯惆悵。
師徒幾個也很少見到菩薩露出這般人性化的神情,正在驚怪的時候,就聽到菩薩繼續說道:“這國主二年前許下一個羅天大願,要殺一萬個和尚,這兩年陸陸續續,殺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個無名和尚,只要等四個有名的和尚,湊成一萬,好做圓滿。”
“無名和尚?”大聖驚呼一聲,“這國中竟然有這般多的無名和尚?”
“那些有名的和尚呢?”八戒問了一句。
“有菩薩在此,想必那些有名和尚,都已獲救了吧。”法海大約猜到菩薩為什麼會在此地了。
說好聽點的話,那些沒有讀碟的和尚,便是無名和尚;而大眾對他們的稱呼就非常的不客氣——野和尚。
如鎮海禪林寺一般,盜匪能夠奪了一寺基業的還是少數,多數是互相依存。只是沒有想到兩年前,國主開始行滅僧之事。
“但真和尚不見得就無辜。”法海想到了鎮海禪林寺的主持。
菩薩點點頭,回應道:“犯事的僧人,貧僧已經親手處置了;那些假和尚,本也是為害一方的盜匪,便任由兵丁捉了去,以全他們的命數。”
“如今我等上門,除了小白龍俗家之外,我等與師父正好四個有名的和尚。”大聖語氣有些不善,“菩薩不會是讓我們師徒去全他的殺生願吧?”
“你這猴頭。”菩薩抽出楊柳枝來,照著他的腦袋輕撫了一下,道:“他即便是以舉國氣運為刀,也斬不落你這猴子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