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這麼一說,霍青立刻驚呼道:“莫非就是那個陣挑沙陀十三大將,生擒傅文達的朱璃?”
“然也”王璟盯著朱璃,自信地回應道。
他這麼一說,就連高肅也恍然了,感嘆地搖搖頭道:“難怪,難怪啊,我說咋們兄弟三人,縱橫關外七、八年,一直都找不到對手,今天怎麼就平白無故地栽了呢,原來是碰到使君了啊。”
感嘆一番後,不等朱璃謙讓一番,高肅繼續道:“朱使君,我們兄弟三人待在陰山也呆膩了,想換個營生,不知使君的刺史府上還缺不缺人啊。”
高肅這個要求提出得十分突然,不過他話一說完,三人就巴巴地看著朱璃,就好像朱璃是什麼香饃饃似的。
一見對方開口就要跟著自己,朱璃心中連道果然,只要《山海經》提示到的重生人物,必然都是這麼一副模樣,見過了郭奇佐、高遠,他倒也是見怪不怪了。
拱手道:“三位若是願意屈就,我朔州刺史府的大門,永遠願意為三位敞開著,就怕會委屈了三位。”
一見朱璃應承,三人立刻高興不已。
“哈哈哈,使君謙虛了,起碼我們現在可以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使君和我們三人,應該是同道中人啊。”霍青接過話頭,望向朱璃身後,全副土匪裝扮的越騎,大有深意地說道。
“去,一邊待著去,怎麼跟使君說話的。”高肅畢竟年長,再說朱璃這麼做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他怕霍青這張沒轍沒攔的嘴巴,會觸怒了朱璃,那事情可就不美了,因此拍了一下對方的肩膀,佯怒道。
“哈哈哈,霍青說的對,在對付契丹人的這一觀點上,我們倒確實算得上是同道中人。”朱璃不介意地笑道。
既然三人決議追隨朱璃,自然北上劫掠的行動,就不能成行了,他們不但放棄了行動,還特地邀請了朱璃等人前往他們的大寨去觀摩一番。
聚賢寨設立在陰山深處,只有一條小道可以透過,地勢險要而絕妙,仿若上天的故意眷戀一般,給亂世的漢民一個避世隱居的好地方,這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絕佳地勢。
小道盡頭卻是一方開闊的天地,天地之下矗立起一座大寨,非常龐大,比當初的神門寨還要龐大無數倍,大寨之內阡陌交通、良田千頃、村落迥然、雞犬相聞,仿若一處世外桃源一般。
粗略估計,大寨中的人口數量也有四、五萬人,放眼望去,熱鬧非常,充滿了一片祥和安然的氣息。
讓朱璃沒想到的是,在關外蠻山的一隅之地,竟然聚集了這麼多的漢人,比朱璃節制的一州之地,所具有的的人口還多,倒是讓朱璃有些赧然。
從高肅的口中,朱璃才知道,這些人曾經都是契丹人的奴隸。如今的契丹內部,貴族彼此傾軋,戰亂頻發。高肅、霍青在王璟的籌劃下,對於落單的部落,逐個擊破,這才解救出這麼多的漢人,全都安置到了這裡。
七、八年的積攢,這裡已經改建過四、五次了,才有瞭如今的規模,待在這裡,顯然比待在朱璃的朔州還安全。
整個大寨,少說也有一萬五千多名精壯之士,其餘諸人也大多都十分年輕,新生的幼兒也有不少,畢竟契丹人留下的奴隸,都是年輕的,年老的、孱弱的,都被契丹人殘忍的殺光了,他們留下的都是對他們有用的勞力,這個大寨除了女人、幼兒之外,幾乎人人都是衛士。
即便不依靠高肅、霍青前去劫掠,大寨中的人也能自給自足,看到這一切,朱璃讚歎不已,對於這些人,朱璃說不動心那是假的,不過他知道,這些人生活在這裡,顯然比待在朔州更安全。
而且王璟也不建議朱璃將他們遷往朔州,若是遷移這些人過去,也可以,不過必須得等朱璃擁有一塊穩定的地盤,而且能夠保證百姓的生息平安,這一點,朱璃現在明顯做不到。
不過,朱璃隨即有了想法,他讓霍青、周德威留下,敕封霍去病為果毅都尉,輔助周德威,繼續蠶食契丹人,將繳獲來的牛羊、細軟設法兌換成糧食、銅錢、白銀之類的,送交朔州。
隨後,他又將陰山的馬匪挑選三千人,就帶上高肅、王璟二人,連同尉遲槿一起回到了朔州,剛回到刺史府,就立刻封高肅為偏將,代替史儼在黃河邊設立渡口,著手開始蠶食党項人;敕封王璟為朔州別駕,和郭奇佐、郭崇韜、張審一起總統政務,將從陰山帶來的三千人,連同史儼原來的一千人,一起交給高肅,定下的目標,就是在兩年之內悄無聲息地掌控勝州,進而向西滲透。
同時,朱璃又將這次擒獲而來的漢人女子,以及契丹俘虜中的適齡女子,共七百人,有些是投降的契丹武士的妻女的,朱璃依然讓保持他們的婚姻關係,幫助他們在朔州安家落戶,沒有嫁人的、或者是喪夫的,就配給麾下的將士,當然全靠雙方自願,若有不願意的也不強求,大多數的漢人女子倒沒什麼,而不願意的多是契丹女子。
對於這些好辦,朱璃將這些單身的女子分配在輔兵當中,全營將士都可以前去追求,但不能強求,否則斬。
尤其是那些一路跟隨朱璃從潭州跑到北地的,優先婚配,北地的本土衛士、越騎暫緩,他相信,周德威、霍青會源源不斷地送人過來的,讓這些麾下單身的兒郎,在朔州安家,他們對朔州才會更有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