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征伐,不知不覺中,朱璃的勢力已經成長到了如此地步,想來也會讓那幫閹黨頭疼的。
“這些閹人,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遙想貞觀時期,我大唐何其興盛,不意禍起蕭牆,內有閹人擅權,外有朋黨傾軋,地方之上,各藩鎮自行其事,禍亂百姓,積弊已久,才造成如今社稷岌岌可、天下紛亂的局面,簡直讓人痛恨不已。”嶽鵬舉面色悲苦,憤懣無比地發洩道。
“使君既然已有打算,不妨就將再興帶在身邊吧,也好有個照應。”嶽鵬舉面對這種局面,也無能為力,畢竟他只是一縣參軍,平時更是以盜賊、流氓為伍,這種朝堂之上的黨爭,他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朱璃聞言,只是稍作思忖,就點了點頭,一個人確實不方便,在追殺之下,連睡個覺都不敢真正睡著,有個人在身邊替換著,一定要好很多。
“嶽某會帶著使君的信前往朔州效力。”嶽鵬舉見朱璃同意,隨後轉頭看向楊再興,繼續道:“再興,我會將宋公一家,還有二虎他們全都帶去朔州,你就安心待在使君身邊,保護使君周全。”
“放心,大兄,我定會保護使君不受一絲傷害。”楊再興當即就嚴肅地應道。
朱璃看了看二人,隨後又看了看譚二虎一家人,以及嶽鵬舉的家人,只是稍思片刻,就決然道:“好吧,既然如此,我寫完信,就和再興立刻離開,絕不能讓那些死士知道,我們之間的關係;鵬舉兄也不要再多做停留,朱溫現在已是宣武節度使,整個河南府都會在他的控制之下,此人麾下良莠不齊,為了避免事端,你們也早點出發為上。”
朱璃囑咐一番,就接過譚二虎遞上來的筆墨,攤開粗糙的草紙,認真地寫起書信,很多事情他都要跟郭奇佐說清楚,免得他們繼續擔心。
朱璃先告訴郭奇佐,自己現在很平安。
繼而囑咐郭奇佐要大力發展朔州、雲州、以及河套地區,不要輕易引發征戰,因為朱璃來自後世,自然知道,唐朝的覆滅,起碼還有十餘年的時間,現在就站出來反抗唐廷,反而會讓治下地區的百姓,生存得更加艱難,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他力主堅守,大力發展農業、商業等,全力儲備人口。
同時,他還提到讓郭奇佐重用嶽鵬舉,必要時候,不妨協助武悼儘快佔領單于都護府治下的二十四州,以後那裡很可能會變成朔州,對付契丹人的前沿陣地了,既然不可能擺脫將來面對契丹人的事實,就不妨將戰火點燃在對方的地域好了,朱璃是這樣想的。
書信寫完後,朱璃也沒有耽擱,甚至一身血衣都沒來得及更換,毫不拖泥帶水地就告辭眾人,帶上楊再興,向東南方向匆匆而去。
嶽鵬舉目送朱璃二人遠去,同樣不再遲疑,收好書信,立刻囑咐譚二虎一家收拾行囊,繼而又回到縣城裡,通知宋韞一家人打點行裝,做好長途跋涉的準備。
他花了重金,買了兩匹良駒,又僱上三輛馬車,當天下午就帶著幾家人啟程北上朔州,王屋縣的鄉鄰,還以為他們是因為楊再興之事,無顏蝸居故地,轉而遷居到別處去了呢。
古人鄉土觀念十分重,若不是有更好的前途、或者逼不得已的苦衷,一般人都願意留在故土發展,也不怪他們的相鄰會有如此猜測。
嶽鵬舉一身青袍,提著祖傳瀝泉槍,腰挎長劍,縱馬走在最前面,譚二虎肩挎獵弓、腰繫獵刀,不緊不慢地跟在他的後面。
三輛馬車,載著三家老弱婦孺,在車伕的駕馭下緊緊跟隨在兩人身後,一行人曉行夜宿,僅僅三日,就要脫離河南府的控制區域,進入澤州晉城的範圍。
就在這天,他們的前面,沁水方向,迎面馳來十餘騎,為首一人,一臉橫肉,相貌粗劣,卻偏偏穿著一身儒衫。
嶽鵬舉自然不認得來人,為了避免麻煩,他刻意囑咐譚二虎、車伕等人,禮讓到了路邊。
此人來頭不小,他正是現任宣武節度使朱溫的次兄朱存,朱溫投靠朝廷,受命鎮守河南府,朱存身為他的親近之人,自然受到重用,帶兵駐守沁水。
朱存對於嶽鵬舉同樣十分陌生,而且嶽鵬舉等人禮讓之下,讓他更是沒有惡感,本來若是沒有其他緣故,雙方就會形若路人,各奔前程了。
可朱存的身邊恰恰有人認識嶽鵬舉,此人名叫寇彥卿,大梁人,寇家乃將門,父祖皆是宣武節度使牙校,現在朱溫擔任宣武節度使,寇家自然就投奔了朱溫。
寇彥卿身高八尺有餘、擅齊射、有勇力,因為沒有戰功在身,朱溫就暫時讓他守護在次兄朱存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