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塞上,血戰連場。
契丹人蕩平偏關縣,一路東進,毫無意外地在偏關河下游,迎上了楊再興。
當將近二十萬的契丹精銳,碰到僅僅只有兩萬多河朔府衛,駐守的簡易據點時,怎麼可能客氣呢。
耶律歐里思、蕭轄剌、耶律佐虜三位契丹大將,一聲令下,萬馬齊諳,寒光粼粼的彎刀,猶如無數翻滾的浪花一般,狂湧猛襲向橫加阻攔的河朔大軍。
契丹人,顯然要以優勢兵力,沖垮這個臨時陣地,繼而橫掃朔州。
大戰一觸即發,十分慘烈。
楊再興率領的,可都是鄯陽的子弟兵,毫不客氣的說,除了朱璃的親近牙騎,整個河朔地區,就屬這支勁旅的戰鬥力最強,同時也是忠誠度最高的一支府衛。
再加上楊再興這樣一位統帥,這支勁旅爆發出來的戰鬥力,簡直無法估量。
這是一位歷史上出了名的悍將,一位身中數箭,卻仍然廝殺到最後一口氣的人豪烈英雄。
商橋之戰,楊再興力戰而死,金軍得到他的屍體,焚燒之後,共得到箭鏃竟有兩升之多,可見其烈。
河朔軍雖少,卻兵雄將勇,豈懼一戰。
兩軍碰撞當日,偏關河畔,殺聲震天、直衝霄漢,到了最後,連河水都被鮮血染紅了。
契丹人,足足付出了三萬多將士生命的代價,才摧毀了楊再興臨時築建的簡易陣地。
若不是尉遲槿,及時派人傳令,讓楊再興退往平魯,歷史上的那個楊再興,十有**還會上演前生悲壯的一幕。
平魯城,位於鄯陽北面。
當楊再興率領五、六千險死還生的府衛,進駐城中的時候,城中的守軍,也不過只有接近兩萬人左右。
距離偏關河之戰,僅僅相隔一天,契丹人就再次兵臨平魯城下。
偏關河,契丹人以十倍兵力出擊,一戰損失三萬多人,戰損比例竟然達到了二比一,三位契丹統帥震驚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們一舉傾覆朔州的決心。
原因很簡單,若是中原其他地方,都像朔州一樣,他們以後還怎麼肆意叩關。
在他們的認知中,中原人就猶如圈養的奶牛一般,沒奶的時候,他們就會衝進圈裡,強硬地按倒奶牛,擠點牛奶,甚至將奶牛宰殺,大鍋燉肉。
若是這些奶牛,突然有一天,都變成了吃人的兇虎,他們還怎麼予取予求。
平魯城下,契丹人仍舊沒有過多猶豫,直接敕令麾下,打造簡易攻城器械,強攻平魯。
也許是見識到了楊再興的勇悍,他們甚至連試探性的搦戰都沒做,就直接發動了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