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縣,位於河東道中部。
這是一個小縣,原本隸屬東北的平周縣,隋初,割平周縣西南,置靈石縣。
靈石縣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有“秦晉要道”之譽,著名的韓信嶺,就在靈石縣東南二十多里處。
韓信嶺,原名高壁嶺,
相傳,漢高祖劉邦出擊陳郗後,回返長安,途徑高壁,碰到呂后斬了韓信,派人將韓信的頭顱送到此處,呈給高祖,高祖遂葬之於嶺上,自此就稱之為韓信嶺。
太建八年,齊將高阿那肱,也曾於此處阻截周軍,高壁嶺,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尉遲槿支開李存孝、李克修等人,就帶上親近牙兵,夥同謝天、謝地二人,偷偷地返回太原,此刻正好途經高壁嶺,望著兩側懸崖峭壁、險山兀峰的地形,尉遲槿不禁感嘆道:“真天然雄關也,若在此處築一雄關,必可南拒千軍,北阻萬馬。”
謝天、謝地聞言,不禁仰頭四顧,一見之下,謝天連忙附和道:“將軍所言極是,可惜,可惜啊。”
謝地茫然地看向謝天,卻不明白大兄說的可惜,指的是什麼,滿臉懵懂。
尉遲槿自然是明白的,這麼一處險關、要地,卻鋪設在河東境內,朱璃將來若是南下中原,這裡必然會成為一道障礙。
主僕三人,正在感慨高壁的地勢之際,在那山峰的盡頭,突然湧出一行人馬。
轔轔蕭蕭、迤邐數里,大車近百輛,奴僕上千人,間或夾雜著數百位魁梧彪悍的大漢,這些大漢身佩利器,一看就是武藝不俗的好手。
在這隊人馬前方,一名白馬銀槍、白袍束髮的英俊青年,神情狐疑地看著尉遲槿一行人,似乎對尉遲槿等人頗為忌憚。
不過也難怪,他們這一行,人人披甲執銳,一看就是精銳軍伍,怎麼可能不引起對方惶恐呢。
唐末時期的百姓,看到軍伍,可不會像後世那樣,鑼鼓喧天地夾道歡呼,大多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更何況時下還是亂世呢。
尉遲槿顯然也注意到了對方,神情狐疑地嘀咕道:“現在還有標行在做生意?”
“看樣應該是了,這些打行的,應該身手不弱吧,這個商隊看起來,也實力不俗。”謝天對這些人打量了一番,就立刻附和道。
標行,就是鏢局的前身,鏢局興起於明清年間,在這之前,類似鏢局的行當,民間稱之為標行,而鏢師在明清以前,多以打行的來稱呼對方。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驛站,可這是官方的“快遞”形式,而在民間,若想“快遞”人或事物,就要靠標行來打理了。
尉遲槿遇到的這夥人,明顯是標行的人馬,車隊的前方,還豎立著一杆大旗,上面寫著四個大字“趙氏標行”,十分醒目。
既然是標行,尉遲槿就無心理會了,而且對方也知趣,早已讓開大道,貼向路邊。
可是無心她無心惹事,可總有
不省心的就喜歡惹事,只見謝家老二謝地,一看那位跨坐在馬上,白馬銀槍、一身白袍的標行青年,就吃味了起來。
無他,這青年長得太俊俏了,謝氏兄弟和人家一比,就好像白天鵝腳下的黑炭頭一樣,絲毫不起眼,這就讓他很不爽。
當大隊路過那位青年身邊的時候,謝地不懷好意地斜睨了對方一眼,張口道:“喂,你這傢伙,不會是個娘們吧,長得這麼好看幹嘛,想上天嗎?”
“長著一副人模狗樣,就不知道,是不是中看不中用啊,吃你謝二哥一斧試試。”這貨絕對不是什麼好人,口中說著,手裡的大斧就已經掄起,毫不猶豫地就劈了過去。
烏光赫然,勢若奔雷,雖然沒打算一斧頭劈了對方,若對方只是普通人,起碼也夠人家喝上一壺的。
英俊青年似乎無意惹事,可你性格再好,也有無奈的時候,比如碰到無賴和人渣的時候,青年面臨的,可不就是這種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