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滿是混沌氣流的地方,有一片無邊無際廣闊的“海洋”。說是海洋,其實並不準確,因為這海洋中沒有絲毫海水,反而充斥著大大小的混沌氣息湧動的圓球,小的僅有指肚大小,大的卻足有數萬裡直徑,層層疊疊,一眼看去,怕是不下數億兆之多。
但若說不是海洋,未免有些過於苛責,因為海洋也是由一滴一滴海水組成,所以這般說,也並不算錯。
不時有一個個圓球破裂消散,同時一道道靈動的灰色氣流湧出,便能瞬息之間再次構築出一個同樣大小的圓球。不過也未必盡是如此,有的圓球消散之後,靈動的灰色氣息會融入附近圓球之內。被融入這道氣息的圓球,光芒一陣閃爍,竟是肉眼可見的壯大了幾分。
這些圓球的破裂不以大小而論,數萬裡大小的圓球看似堅固雄渾,可破裂之時仍是如同氣泡一般,沒有任何抵抗的餘地。而有些指肚大小的圓球卻彷彿堅硬的石子,在磋磨中逐漸散發出耀眼的光華,如同一枚璀璨的鑽石。
但若是仔細看去,會發現其中明顯分為數種情況:
第一種,一顆巨大的,足有數萬裡大小的圓球,被幾乎無窮無盡的小圓球拱衛其間。小圓球上不斷地逸散出一縷縷細小的灰色氣流,源源不斷的注入到大圓球之內。大圓球不斷變大,越發明亮,而小圓球則是越發黯淡。每當一片小圓球黯淡下去,破裂消散,大圓球便會盡情吞噬其中的灰色氣流,直到絲毫不剩!
而每當周圍拱衛大圓球的小圓球消散到一定數量之時,大圓球便會散發出一道極其細微的灰色氣流,讓其中一個小圓球明亮數倍。轉眼之間,便會有更多的小圓球拱衛而來,繼續提供灰色氣流供大圓球吞噬。如此這般,迴圈往復,大圓球便日復一日,無休無止的增長起來。
第二種,小圓球只是獨自漂浮游蕩,但卻日復一日,逐漸暗淡,縮小,最終同樣化為一道有些凝滯的灰色氣流,被一隻從上方伸下來的大手輕鬆攫取,從此再無痕跡。
相比第一種,第二種小圓球的破裂消散顯得悄無聲息,未能掀起任何波瀾,但這種無依無靠的小圓球在數量上比之第一種多了太多,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即便每一個小圓球產生的灰色氣流微不足道,但這般多的灰色氣流混在一起,也是極為可觀。
第三種,則是大圓球之間的融合,吞噬。常常於無聲處響驚雷,可又同時化作春雨,潤物細無聲。吞噬成功之後,大圓球的體積略有增長,卻是更為明亮幾分。而融合成功之後,則是體積立刻增長一倍,散發刺目的光芒。
不過吞噬失敗的也有,兩個大圓球同時消散,破裂,灰色氣流被同樣一隻大手收走。
若是始終如此下去的話,這無邊無際海洋中的圓球總有一日會消失殆盡。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每當一個大圓球破裂之時,其中的灰色氣流便會催生出一枚枚新的小圓球,填補到無邊無際的海洋之內,使得整個海洋中的圓球總數幾乎保持不變。
當然,若非有這只不知來歷的手的干預,海洋內的圓球只怕會數以倍計增長,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圓球的數量確實減少了。
但與此同時,又有圓球憑空增長,發出無盡光芒,將周邊照亮了起來。雖然在這無邊無際的海洋中顯得微不足道,但卻恍如一座燈塔,一線希望!
這片無邊無際的海洋沒有海灘,而是呈漏斗狀,無窮無盡的圓球便在漏斗中浮沉。越是靠近漏斗咀,這些圓球便越發凝實,數量越少,越是遠離此處,便越是虛幻,數量越多。真正處於漏斗咀中的圓球,便只有一個。
這個圓球其大小已然無法目測,卻被上方一個更加巨大的磨盤碾壓、撕扯,已然不是圓球的形狀,更像是一顆水滴。磨盤每轉動一圈,圓球便縮小几分,進入漏斗中的部分已然沒了之前的模樣,像是一卷平鋪的畫卷。有星雲爆發,橫掃幾個星域;有星體湮滅,大片大片陷入死寂……
不過,更多的,卻是人!每一個念頭的興起、消散,都會如實的呈現在畫卷之上,每一個選擇,每一個決斷,全都事無鉅細的銘刻在畫卷中,每一個生命的降臨,每一條性命的消逝……
陡然間,這磨盤轉動的速度快了許多,整個圓球被磨盤研磨殆盡,成了一張被鋪開的完整畫卷。一瞬間,整個無邊海洋中的所有圓球如同氣泡,全部破裂消散,無盡的灰色氣流洶湧,復又重新現出一顆顆混沌氣息包裹的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