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港島的物業,則是因為53年九龍石硤尾發生特大火災,
政府為此建造了大量的公屋,去安置因為火災,無家可歸的災民。
為了管理這些給災民們居住的公屋,政府當時聘請了英國的物業管理專家,來港加入公務員行列,
這便是港島早期的物業管理。”
“哦,這麼說的話……”葉雨時彈了下菸灰,用開玩笑的口吻說道:
“我現在就住在公屋,被當年管理災民的物業管,
在某些人眼裡,我是不是災民啊?”
見小彤的臉,肉眼可見變得緊張,葉雨時輕笑一下:
“別緊張弟妹,我開個小玩笑。”
其實小彤剛剛說的,都是能在圖書館中查閱到的資料。
葉雨時這兩天,自然主動去了解過。
並且他還知道,
內地的物業,也是20世紀80年代從港島引入的。
對於這方錯亂的時空而言,就是前幾年的事。
港島的物業管理引入深圳後,此時正在快速發展中。
或許不久後,內地的首家物業管理協會,也會像現實中的歷史那樣,在深圳成立。
物業,和物流一樣,未來幾十年,都是朝陽產業!
而英國——港島——公屋——物業——港島——內地,
這是一條很有意思的線,貫穿了兩個世紀,影響了無數普通人的生活。
對於像鴿子籠一樣龐大的廉租屋群而言,
‘應運而生’、褒貶不一的物業,在過去的那些年裡,都是剛需。
至於未來,物業還會是剛需嗎?
葉雨時不清楚,
他並不具備那種前瞻性的長遠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