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程千帆來到三樓的政治處查緝班辦公室,看到皮特表情凝重,不禁問道。
“戰爭開始了。”皮特說道。
“宣戰了?”程千帆從兜裡取出煙夾,保持正在取菸捲的動作,“確切了?”
皮特沒說話,他拿起辦公桌上的一張紙遞給程千帆。
程千帆接過來看,發現這是一張九月四日的《巴黎晚報》的照片傳真:
晚報的頭版標題為“宣戰了”!
報道了英法兩國對德宣戰的訊息。
“英國自今天早上十一點開始,法國自今天下午五點開始與德國進入戰爭狀態。”
“傳真圖片,確實是不錯。”程千帆放下手中的傳真檔案,將菸捲塞進嘴巴,撥動煤油打火機點燃菸捲,說道。
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傳真圖片了,程千帆依然還是不禁驚歎,感慨一句科技改變人的生活。
傳真圖片真正進入到中國人的生活,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民國二十五年八月一日至十六日,德國柏林承辦奧運會。
中國派出了一個總共兩百多人的體育代表團,其中運動員、教練員一百四十多人,是中國參與奧運會以來派出規模最大的一次。
對於此次參賽,國人寄予厚望,希望有所斬獲。
此事成為國內報紙競逐的國際新聞報道的熱門題材,全國主要大報《申報》、《大公報》、《益世報》、《中央日報》等競相出版奧運特刊,圖片報道爭奇鬥豔。
當時全國性大報《大公報》和《申報》沒有派記者前往採訪,但是專職的攝影記者羅谷蓀拍攝了大量的圖片,為《申報》的《第十一屆世界運動會畫報》和《大公報》每日畫刊欄刊登的《第十一屆世界運動會特輯》提供了大量圖片資料。
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傳真照片彌補缺憾。
而在這次奧運報道競賽中,《大公報》以其背景介紹豐富詳盡、照片運用快速多量而勝出。
……
皮特有些沉默,他的臉色是嚴肅的,伸手要煙。
“你不是一直期盼著這一天嗎?”程千帆遞了一支菸給皮特,疑惑問道,“現在正式對德國人宣戰了,你看起來似乎沒那麼開心?”
“太快了。”皮特點燃菸捲,深深的吸了幾口,說道。
“什麼?”程千帆不明白。
“太快了,德國人的推進速度太快了。”皮特表情嚴肅,他看著自己的朋友,“千帆,德國人在波蘭的戰爭方式,我看不太懂,但是,直覺感覺非常害怕。”
他嘴巴里咬著菸捲,將程千帆帶到辦公室內間,拿起地圖棍,指著牆壁上的歐羅巴地圖說道,“裝甲車,摩托車,德國人正在波蘭走廊瘋狂推進。”
戰爭已經進行到第四天,關於波蘭戰場的情報被更多‘觀察家’捕獲,包括遠在上海的法租界巡捕房法籍警官皮特,甚至於這名法國僱傭兵團前中尉比很多在法國國內的軍方人士都關注這場戰爭。